嫩江上游针叶树种年轮—气候响应及降水和径流重建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重建冬季降水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·重建径流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·大兴安岭地区针叶树种年轮研究进展 | 第12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| 第14-20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14-17页 |
·水系状况 | 第15页 |
·气候条件 | 第15-16页 |
·土壤条件 | 第16页 |
·植被分布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·采样与预处理 | 第17-18页 |
·交叉定年与年表建立 | 第18页 |
·气候-水文数据的选取 | 第18-19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19-20页 |
3 嫩江上游樟子松年轮气候响应与冬季降水重建 | 第20-30页 |
·樟子松年表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樟子松年轮气候响应 | 第21-24页 |
·樟子松年轮水文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阿里河冬季降水重建 | 第25-29页 |
·重建方程 | 第26-27页 |
·重建方程的检验 | 第27页 |
·重建冬季降水变化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0页 |
4 嫩江上游落叶松年轮气候响应与冬季径流重建 | 第30-39页 |
·兴安落叶松年表特征 | 第30-31页 |
·兴安落叶松年轮气候响应 | 第31-34页 |
·冬季径流重建 | 第34-38页 |
·重建方程 | 第35页 |
·重建方程的检验 | 第35-36页 |
·重建嫩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 | 第36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·结论 | 第39页 |
·展望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