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5-39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c1orf109 基因研究概况 | 第16-17页 |
| ·真核基因的转录调控 | 第17-27页 |
| ·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 | 第17-21页 |
| ·转录因子 | 第21-27页 |
| ·蛋白激酶CK2 及其底物 | 第27-30页 |
| ·蛋白激酶CK213 | 第27-28页 |
| ·蛋白激酶CK2 的底物 | 第28-29页 |
| ·蛋白激酶CK2 与细胞凋亡、肿瘤 | 第29-30页 |
| ·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检测方法 | 第30-37页 |
| ·酵母双杂交系统(Yeast two-hybrid system) | 第30-31页 |
| ·免疫共沉淀 | 第31-32页 |
| ·表面等离子共振 | 第32-33页 |
| ·串联亲和纯化分析(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,TAP) | 第33页 |
| ·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| 第33-35页 |
| ·Far-Western blot | 第35-36页 |
| ·等温滴定量热技术 | 第36-37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37-3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37-38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38-39页 |
|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9-60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9-45页 |
| ·细胞系 | 第39-40页 |
| ·菌株 | 第40页 |
| ·肝癌临床病例 | 第40页 |
| ·核酸合成 | 第40-42页 |
| ·载体 | 第42页 |
| ·抗体 | 第42页 |
| ·其他试剂 | 第42-44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44-45页 |
| ·生物信息学网站 | 第4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5-59页 |
| ·细胞培养与细胞转染 | 第45-46页 |
| ·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(Dual-luciferase assay) | 第46页 |
| ·染色质免疫沉淀(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,ChIP) | 第46-47页 |
| ·凝胶电泳迁移率(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,EMSA ) | 第47-50页 |
| ·免疫共沉淀(co-immunoprecipitation) | 第50-51页 |
| ·CK2 激酶对C1ORF109 重组蛋白磷酸化作用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免疫荧光定位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细胞组分分离 | 第53页 |
| ·GST-pull down分析C1ORF109 相互作用分子 | 第53-55页 |
| ·实时定量PCR(Quantitiative Real-time PCR) | 第55-56页 |
| ·Western印迹 | 第56-57页 |
| ·MTT实验 | 第57页 |
| ·集落形成实验 | 第57页 |
| ·侵袭小室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划痕分析 | 第58页 |
| ·细胞周期分析 | 第58页 |
| ·统计学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3章 c1orf109 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| 第60-74页 |
| ·引言 | 第60页 |
| ·近端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| 第60页 |
| ·近端启动子活性分析 | 第60-64页 |
| ·远端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| 第64页 |
| ·远端启动子的活性分析 | 第64-68页 |
| ·c1orf109 启动子区与Sp1 结合情况分析 | 第68-72页 |
| ·讨论 | 第72-7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| 第4章 c1orf109 基因产物结构预测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| 第74-88页 |
| ·引言 | 第74页 |
| ·C1ORF109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| 第74-78页 |
| ·C1ORF109 蛋白亲疏水性/跨膜区分析 | 第74-76页 |
| ·C1ORF109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| 第76页 |
| ·C1ORF109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| 第76-77页 |
| ·C1ORF109 蛋白功能域预测 | 第77-78页 |
| ·C1ORF109 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分析 | 第78-79页 |
| ·C1ORF109 蛋白体外磷酸化分析 | 第79-80页 |
| ·C1ORF109 的亚细胞定位 | 第80-83页 |
| ·CK2 激酶磷酸化C1ORF109 蛋白对后者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| 第83页 |
| ·讨论 | 第83-8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| 第5章 c1orf109 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分析与功能研究 | 第88-101页 |
| ·前言 | 第88页 |
| ·c1orf109 基因在肿瘤病例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| 第88-89页 |
| ·C1ORF109 在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 | 第89-91页 |
| ·c1orf109 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| 第91-96页 |
| ·c1orf109 基因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| 第96-97页 |
| ·讨论 | 第97-10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| 第6章 C1ORF109 相互作用因子分析 | 第101-111页 |
| ·前言 | 第101页 |
| ·C1ORF109 与MARVELD1 的相互作用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| ·C1ORF109 磷酸化对其与MARVELD1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| 第102-103页 |
| ·GST pull-down筛选C1ORF109 的候选相互作用因子 | 第103-109页 |
| ·讨论 | 第109-11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| 结论 | 第111-11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3-127页 |
| 附录Ⅰ | 第127-128页 |
| 附录 II | 第128-129页 |
| 附录Ⅲ | 第129-131页 |
| 附录Ⅳ | 第131-133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33-135页 |
| 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36-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