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9页 |
1. 丹参研究概述 | 第9-15页 |
·丹参的本草学考证 | 第9页 |
·丹参资源现状 | 第9-10页 |
·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丹参的药理作用 | 第11-15页 |
2. 丹参质量影响因素 | 第15-17页 |
·不同品种(种质资源)丹参质量 | 第15-16页 |
·产地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| 第16页 |
·不同采收时期及加工炮制方式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| 第16页 |
·不同栽培技术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3.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中药指纹图谱的难点和局限性 | 第19-20页 |
4. 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·SSR分子标记技术简介 | 第20-21页 |
·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5.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-29页 |
第二章 丹参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29-41页 |
摘要 | 第29页 |
Abstract | 第29页 |
1. 材料和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8页 |
·不同丹参居群引物扩增多态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不同丹参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不同丹参居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 讨论 | 第38-39页 |
·不同丹参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| 第38-39页 |
·不同丹参居群间的遗传关系 | 第39页 |
4. 结论 | 第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栽培技术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| 第41-71页 |
摘要 | 第41页 |
Abstract | 第41-43页 |
第一节 不同丹参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比较 | 第43-51页 |
第二节 种植密度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第三节 繁殖方式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第四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| 第56-61页 |
第五节 不同生长年限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比较 | 第61-66页 |
第六节 不同采收期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比较 | 第66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第四章 连作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及施肥的作用 | 第71-77页 |
摘要 | 第71页 |
Abstract | 第71页 |
1. 材料和方法 | 第71-72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72-75页 |
·连作对丹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·施肥对丹参连作障碍的作用 | 第74-75页 |
3. 讨论 | 第75-76页 |
4. 结论 | 第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7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7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6页 |
附录1:DNA提取方法 | 第78-79页 |
附录2:DNA扩增电泳结果 | 第79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