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3页 |
第1章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 | 第13-22页 |
·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渊源 | 第13-19页 |
·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影响 | 第13-16页 |
·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·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·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践基础 | 第19-22页 |
·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| 第19-20页 |
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 | 第20页 |
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内容 | 第22-38页 |
·邓小平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| 第22-29页 |
·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| 第22-24页 |
·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| 第24-26页 |
·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| 第26-28页 |
·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 | 第28-29页 |
·邓小平论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| 第29-38页 |
·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| 第29-31页 |
·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| 第31-32页 |
·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| 第32-33页 |
·理实结合和坚持发展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| 第33-38页 |
第3章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 | 第38-46页 |
·理论价值 | 第38-42页 |
·提供了鉴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 | 第38-39页 |
·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| 第39-41页 |
·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| 第41-42页 |
·实践价值 | 第42-46页 |
·为新时期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| 第42-43页 |
·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| 第43-44页 |
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 | 第44-46页 |
结束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