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

基于SM/AMI的用户主动需求响应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-14页
第2章 基于SM/AMI的用户主动需求响应特点分析第14-27页
   ·SM/AMI 概述第14-19页
     ·SM/AMI 的定义第14页
     ·SM/AMI 的结构第14-16页
     ·SM/AMI 的功能第16-17页
     ·SM/AMI的重要性第17-19页
   ·传统需求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19-22页
     ·需求响应的基本概念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传统需求响应的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·基于SM/AMI的用户主动需求响应特点分析第22-26页
     ·用户主动需求响应的提出第22页
     ·用户主动需求响应的结构第22-23页
     ·SM/AMI作用下的用户主动需求响应特点第23-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 基于SM/AMI的用电信息分类与采集第27-37页
   ·SM/AMI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差异第27-30页
     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述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结构与功能差异第28-30页
   ·SM/AMI中的用户与用电信息数据分类第30-34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类的意义第30-31页
     ·SM/AMI的用户与数据分类第31-34页
   ·SM/AMI的用电信息数据采集流程第34-35页
   ·互动运行与管理平台展望第35-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4章 基于SM/AMI的用户主动需求响应效益分析第37-54页
   ·用户主动需求响应的效益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用户效益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电网效益第38页
     ·综合效益第38页
   ·基于SM/AMI的用户响应度模型第38-44页
     ·理论基础第38-39页
     ·SM/AMI作用下的用户响应模型第39-44页
   ·用户响应的效益模型第44-48页
     ·主要效益第44页
     ·效益模型第44-48页
   ·算例分析第48-53页
     ·基础数据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效益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5章 结论与展望第54-56页
   ·结论第54页
   ·展望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第62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站汽水系统腐蚀迁徙过程的探讨和应用
下一篇:超超临界机组SIS系统工程实现及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