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1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·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创新 | 第10页 |
·可能的不足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农村科技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美国教育、科研、推广三位一体化的推广模式 | 第11页 |
·加拿大政府垂直管理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 | 第11-12页 |
·日本以农协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| 第12页 |
·荷兰农民组织主导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已有研究的启示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创新江苏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15-19页 |
·创新江苏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背景 | 第15-16页 |
·创新江苏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| 第16-17页 |
·整合现有科技资源,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需要 | 第16页 |
·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,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| 第16-17页 |
·建立科技特派员、专家工作站等服务模式的成果转化长效机制的需要 | 第17页 |
·创建江苏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7-19页 |
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农村科技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| 第17页 |
·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形势 | 第17-18页 |
·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施基础 | 第18页 |
·实施科技超市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体系 | 第18-19页 |
第四章 构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框架的理论分析 | 第19-23页 |
·构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框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·超市模式理论 | 第19页 |
·供应链管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| 第20页 |
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1页 |
·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框架定位和内涵 | 第21-23页 |
·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框架定位 | 第21页 |
·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内涵 | 第21-23页 |
第五章 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运行机制、体制和模式 | 第23-39页 |
·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运行机制 | 第23-28页 |
·政府引导机制 | 第24页 |
·市场机制 | 第24-27页 |
·科技服务机制 | 第27-28页 |
·信息反馈机制 | 第28页 |
·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“三店”体制 | 第28-32页 |
·“三店”职责与职能 | 第29页 |
·“三店”服务内容 | 第29-30页 |
·建设“三店”基本原则与要求 | 第30-32页 |
·农村科技超市的任务与目标 | 第32页 |
·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“六有”模式 | 第32-39页 |
·“六有”模式的关系 | 第32-34页 |
·关于科技超市“店面”的建设 | 第34页 |
·关于科技超市“队伍”的建设 | 第34-35页 |
·关于科技超市“网络”的建设 | 第35页 |
·关于科技超市“基地”的建设 | 第35-36页 |
·关于科技超市“成果”的建设 | 第36页 |
·关于科技超市“品牌”的建设 | 第36-39页 |
第六章 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| 第39-47页 |
·江苏农村科技服务服务超市建设现状 | 第39页 |
·东台蚕桑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——案例1 | 第39-43页 |
·东台桑蚕分店现状 | 第39-41页 |
·东台桑蚕科技超市服务形式与内容 | 第41-42页 |
·东台桑蚕科技超市的成效 | 第42-43页 |
·灌云农村科技服务超市——案例2 | 第43-47页 |
·灌云分店现状 | 第43-44页 |
·灌云分店的服务形式 | 第44页 |
·灌云分店的运营效益 | 第44-47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7-49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47-48页 |
·主要建议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