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7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银行监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·银行监管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银行监管的历史回顾 | 第11-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第二章 银行监管理论及其发展 | 第17-25页 |
·银行监管的界定、内容、目标与原则 | 第17-22页 |
·银行监管的界定 | 第17页 |
·银行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| 第17-18页 |
·银行监管的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2页 |
·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原理 | 第22-25页 |
·市场失灵与银行监管 | 第22-23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3页 |
·法律的不健全性 | 第23-24页 |
·科斯定理 | 第24页 |
·金融约束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发达国家的银行监管经验 | 第25-33页 |
·主要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监管法律体制 | 第25-30页 |
·美国的“规范管理” | 第25-27页 |
·英国的“非正式管理” | 第27-30页 |
·银行监管的国际改革趋势 | 第30-33页 |
第四章 我国银行监管的历史、现状、内容及问题分析 | 第33-49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的历史回顾 | 第33-34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的历史 | 第33-34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、目标、原则和监管方法 | 第34-41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| 第35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的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我国银行的并表监管 | 第36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的风险评级系统 | 第36-37页 |
·我国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 | 第37-38页 |
·我国银行的市场运营监管 | 第38-40页 |
·我国银行的市场退出监管 | 第40-41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9页 |
·缺乏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 | 第41-42页 |
·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 | 第42-43页 |
·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缺乏对监管人员的管理 | 第44-45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尚待深化 | 第45-49页 |
第五章 后危机时代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| 第49-57页 |
·加强对监管主体制定监督机制和银行监管主体的合作协调机制 | 第49-50页 |
·健全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工具 | 第50页 |
·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监管 | 第50-54页 |
·切实加强银行资产充足率监管 | 第50-52页 |
·加强资本监管和货币政策传导研究 | 第52-53页 |
·加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 | 第53-54页 |
·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 | 第54页 |
·加快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| 第54-55页 |
·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 | 第54-55页 |
·实施适合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 | 第55页 |
·注重宏观政策的协调、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研究 | 第55页 |
·加强对银行业顺经济周期的行为研究,实施逆经济周期监管 | 第55-56页 |
·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.建立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| 第56-57页 |
结束语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