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行政滥用职权的司法审查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序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问题的引出与原因分析 | 第11-18页 |
(一)文献研究的选择说明 | 第11-12页 |
(二)统计结果的反映 | 第12-13页 |
(三)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| 第13-14页 |
1、适用率极低 | 第13页 |
2、法官用而不判——有“转化”嫌疑 | 第13页 |
3、单独适用远少于重合适用 | 第13页 |
4、适用趋势明显成“∩”型 | 第13-14页 |
(四)滥用职权被实践悬置的原因 | 第14-18页 |
1、法条主义的立场与不明了的法律规定 | 第14-15页 |
2、学理界不甚统一的观点 | 第15页 |
3、滥用职权与合法性审查相冲突的“臆想” | 第15-16页 |
4、滥用职权罪与行政滥用职权的勾连 | 第16页 |
5、缺乏可参考的审判经验积累 | 第16-18页 |
二、行政滥用职权基础理论的厘清 | 第18-27页 |
(一)行政滥用职权基础理论诸议 | 第18-21页 |
1、等同说与包含说 | 第18-19页 |
2、违法行为说、不当行为说与综合说 | 第19-20页 |
3、客观性审查说与主观性审查说 | 第20页 |
4、故意行为说与裁量不当说 | 第20-21页 |
(二)争议聚焦与辨析 | 第21-27页 |
1、行政滥用职权的概念范围 | 第22-23页 |
2、行政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性质 | 第23页 |
3、行政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标准 | 第23-25页 |
4、行政滥用职权的主观要件 | 第25-27页 |
三、行政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客观化路径 | 第27-35页 |
(一)合目的性审查原则下司法适用的技术障碍 | 第27-28页 |
(二)隐性立法授权目的的探析 | 第28-30页 |
(三)相关因素考虑与立法授权目的的关联 | 第30-32页 |
1、案情简介 | 第30-31页 |
2、判决内容 | 第31页 |
3、相关因素认定的客观化路径 | 第31-32页 |
(四)结果显失公正与立法授权目的的关联 | 第32-35页 |
1、案情简介与法院判决 | 第33页 |
2、显失公正表征下对行政滥用职权的认定 | 第33-35页 |
四、行政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制度重构与完善 | 第35-41页 |
(一)行政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价值定位 | 第35-37页 |
(二)适用审查标准的相对客观化 | 第37-38页 |
(三)案例指导机制的完善 | 第38-39页 |
(四)司法文书写作的改革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后记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