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16页 |
·引言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6页 |
2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16-21页 |
·系统定位 | 第16页 |
·系统业务需求 | 第16-17页 |
·语音通信 | 第16-17页 |
·数据通信 | 第17页 |
·通信优先级 | 第17页 |
·紧急呼叫 | 第17页 |
·系统检测和维护需求 | 第17-18页 |
·网络管理功能 | 第17-18页 |
·出入库检测 | 第18页 |
·检修工装 | 第18页 |
·系统其它需求 | 第18页 |
·系统业务量分析 | 第18-21页 |
·语音业务的话务量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数据业务数据量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控制信道 | 第20页 |
·枢纽地区的业务特点 | 第20-21页 |
3 系统功能设计 | 第21-27页 |
·话音通信功能 | 第21-23页 |
·三方通话 | 第21页 |
·语音个呼 | 第21-22页 |
·语音组呼 | 第22页 |
·呼叫和通话优先级 | 第22-23页 |
·紧急呼叫 | 第23页 |
·数据通信功能 | 第23-25页 |
·调度命令无线传输 | 第24页 |
·无线车次号传输 | 第24-25页 |
·漫游移动设备越区切换功能 | 第25页 |
·越区切换过程中的语音通话保持 | 第25页 |
·数据传输的跨站转发 | 第25页 |
·枢纽地区的越区切换限制 | 第25页 |
·系统移动设备兼容的其它功能 | 第25-27页 |
·出入库检测、检修工装 | 第26页 |
·段内调车 | 第26页 |
·直通对讲 | 第26-27页 |
4 空中接口协议对比选择 | 第27-34页 |
·现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 | 第27-31页 |
·TETRA(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)陆上集群无线电标准 | 第27页 |
·APCO P25 | 第27-28页 |
·dPMR(digital Private Mobile Radio)数字专用移动无线电标准 | 第28-29页 |
·DMR(Digital Mobile Radio)数字移动无线电标准 | 第29-30页 |
·PDT(Police Digital Trunking)警用数字集群标准 | 第30-31页 |
·通信系统标准对比 | 第31-32页 |
·系统成熟程度及开放性 | 第31页 |
·物理层对比 | 第31-32页 |
·语音压缩方式对比 | 第32页 |
·多信道系统组建对比 | 第32页 |
·空中接口协议选择 | 第32-34页 |
5 DMR在系统中的应用与系统网络设计 | 第34-49页 |
·DMR在系统中的应用 | 第34-38页 |
·DMR的分层模型和帧结构 | 第34-36页 |
·DMR物理层要求 | 第36-37页 |
·DMR信道接入机制 | 第37页 |
·DMR标准协议在系统中的应用 | 第37-38页 |
·系统无线网络设计 | 第38-43页 |
·无线信道数量与种类 | 第38-41页 |
·信道分配方式 | 第41页 |
·移动设备漫游寻址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无线覆盖范围和频率规划 | 第42-43页 |
·其它专有频点配置 | 第43页 |
·车站网络拓扑结构 | 第43-44页 |
·调度所网络拓扑结构 | 第44-45页 |
·系统总体网络结构 | 第45-47页 |
·枢纽地区解决方案 | 第47-49页 |
·控制车站无线覆盖区域方式 | 第47页 |
·信道集中管理模式 | 第47-49页 |
6 系统设备组成及业务功能实现 | 第49-65页 |
·系统设备组成和功能 | 第49-58页 |
·调度所设备 | 第49-51页 |
·车站地面设备 | 第51-52页 |
·手持移动终端 | 第52-54页 |
·台式移动终端 | 第54-56页 |
·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 | 第56-57页 |
·区间设备 | 第57-58页 |
·语音呼叫控制实现 | 第58-59页 |
·调度双工呼叫 | 第58页 |
·本站个呼与组呼 | 第58-59页 |
·跨站组呼 | 第59页 |
·紧急呼叫功能 | 第59页 |
·数据通信功能实现 | 第59-60页 |
·调度命令传输和签收 | 第59-60页 |
·无线车次号校核 | 第60页 |
·机车电台工作状态及转换关系 | 第60-63页 |
·非工作状态 | 第60-61页 |
·离线状态 | 第61页 |
·空闲状态 | 第61页 |
·全双工通话状态 | 第61-62页 |
·半双工通话状态 | 第62页 |
·数据传输状态 | 第62页 |
·越区切换状态 | 第62-63页 |
·手持移动终端工作状态及相互转换关系 | 第63-65页 |
·非工作状态 | 第63页 |
·离线状态 | 第63页 |
·空闲状态 | 第63页 |
·半双工通话状态 | 第63-64页 |
·越区切换状态 | 第64-65页 |
7 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过渡的解决方案 | 第65-72页 |
·现有模拟制式标准及对设备要求 | 第65-66页 |
·C制式通信方式特点 | 第65页 |
·B制式通信方式特点 | 第65页 |
·A制式通信方式特点 | 第65-66页 |
·不同通信方式下对设备的要求 | 第66页 |
·系统过渡方案 | 第66-68页 |
·不保留现有车站设备 | 第66-67页 |
·仅保留现有车站模拟电台设备 | 第67-68页 |
·保留现有车站所有设备 | 第68页 |
·过渡方案中的工程技术难点 | 第68-69页 |
·DMR数字无线信道机双模技术难点 | 第68页 |
·机车电台双模技术难点 | 第68-69页 |
·车站电台双模技术难点 | 第69页 |
·不同过渡方案对比 | 第69-72页 |
·用户操作复杂程度 | 第69页 |
·新设备总投资 | 第69-70页 |
·对原有车站设备和区间设备的利用 | 第70页 |
·工程进度和收益 | 第70-71页 |
·过渡方案对比小结 | 第71-72页 |
8 总结及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5-7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