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两汉关中文学的地域特色与文学景观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、思路和创新点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9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9-10页
     ·创新之处第10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1-17页
     ·时间范围界定第12页
     ·地域范围界定第12-15页
     ·文人及其作品的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关于数据来源的说明第16-17页
第二章 文学分区与地域分布第17-53页
   ·两汉关中文人的籍贯分布与文学分区第17-19页
   ·五大文学区的文学创作情况第19-49页
     ·安定文学区第19-25页
     ·冯翊文学区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帝都文学区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·王族文人的文学创作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·非王族文人的文学创作第33-36页
     ·陵县文学区第36-46页
       ·陵县文学区创作情况概况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·陵县文学家族专题介绍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弘农文学区第46-49页
   ·两汉关中地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色第49-53页
     ·两汉关中地区文学的地域分布第49-51页
     ·两汉关中各文学区的地域特色第51-53页
第三章 文学景观与地域风貌第53-75页
   ·山川形胜第54-63页
     ·宏观描绘第54-56页
     ·专题介绍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·山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·水第59-63页
   ·城市建筑第63-70页
     ·城市:以长安、陵县为中心的城市群第63-65页
     ·宫观建筑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·未央宫正殿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·柏梁台与建章宫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·著作之庭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·后宫第70页
   ·居民生活第70-73页
   ·小结第73-75页
第四章 文学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分析第75-88页
   ·两汉关中地区文学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第76-86页
     ·务实轻虚与以农为本第76-78页
     ·勇毅尚武与民族融合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·武者之勇与文者之勇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·民族融合第80页
     ·开放阔大与中原龙首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·开放纳新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·雄奇阔大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·盛世心态第83-84页
     ·正统守旧与四塞之固第84-86页
   ·小结第86-88页
第五章 文学的地域影响及当代启示第88-99页
   ·文学对地域的功能性作用第89-90页
     ·文学对地域特征的记录和展示功能第89页
     ·文学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功能第89-90页
   ·两汉关中地区文学对当时关中地域的影响第90-94页
     ·强化地域感知和认同第90-91页
     ·提高区域形象和地域知名度第91-92页
     ·提升地域竞争力第92-93页
     ·两汉关中地区文学的地域性研究对于关中地区的价值意义第93-94页
   ·对当代关中地域发展的启示第94-98页
     ·当代关中地域面临的特殊现状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当代在关中地区进行文学资源推广的有利因素第95-97页
     ·对当代地域经济发展的启发和探索第97-98页
   ·小结第98-99页
结论第99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04页
附录一第104-105页
 秦关中诸郡地图第104-105页
附录二第105-107页
 关中重要关塞的历史沿革表第105-107页
附录三第107-112页
 两汉关中文人籍贯及其作品分布情况表第107-112页
附录四第112-117页
 《汉书》卷28之《地理志》之各郡、国人口总表第112-11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7-119页
致谢第119页

论文共11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诗经》天文意象的文化考察
下一篇:汉代隐士群体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