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、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中国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的界定、特征及成因 | 第15-27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(一)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群体 | 第15-16页 |
(二) 城镇低保边缘群体 | 第16-18页 |
二、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的特征 | 第18-22页 |
(一) 政治生活状况 | 第18-19页 |
(二) 经济生活状况 | 第19-21页 |
(三) 社会生活状况 | 第21-22页 |
三、城镇低保边缘群体形成的原因 | 第22-27页 |
(一) 政治历史原因 | 第22-23页 |
(二) 社会经济原因 | 第23-25页 |
(三) 群体自身原因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中国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挑战 | 第27-37页 |
一、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(一) 救助标准界定缺乏科学性 | 第27-28页 |
(二) 社会救助资金匮乏 | 第28-29页 |
(三) 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 | 第29-30页 |
(四) 政府职能缺失 | 第30-31页 |
二、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1-37页 |
(一) 思想认识不到位 | 第31-32页 |
(二) 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(三) 社会救助法律法规不完善 | 第34页 |
(四) 社会救助管理体制不健全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建立与完善中国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 | 第37-51页 |
一、建立与完善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的必要性 | 第37-42页 |
(一) 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 | 第37-38页 |
(二)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| 第38-39页 |
(三)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需要 | 第39-40页 |
(四)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| 第40页 |
(五) 对低保边缘人员有激励作用 | 第40-42页 |
二、建立与完善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的可行性 | 第42-44页 |
(一) 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| 第42页 |
(二) 国家政策的倾斜为其提供政治基础 | 第42-43页 |
(三) 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制度基础 | 第43-44页 |
(四) 理论界的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基石 | 第44页 |
三、建立与完善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的路径选择 | 第44-51页 |
(一) 大力完善发展性社会救助政策 | 第44-45页 |
(二) 完善“低保—低保边缘”双线救助模式 | 第45-46页 |
(三) 建立稳定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 | 第46-47页 |
(四) 发展专项救助制度实现斜坡式救助模式 | 第47页 |
(五) 深化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 | 第47-48页 |
(六)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救助 | 第48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后记 | 第58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