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

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7页
 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(一)研究背景第9页
  (二)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二、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-11页
  (一)教育政策的界定第10-11页
  (二)高等教育政策的界定第11页
 三、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(一)国内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 (二)国外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四、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-17页
  (一)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(三)创新之处第16-17页
第二章 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第17-29页
 一、殖民时期(1958 年以前)第18页
 二、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的初步发展时期(1958—1975)第18-19页
 三、高等教育的艰难发展时期(1975—1985)第19页
 四、高等教育政策的高速发展时期(1986—1999)第19-23页
  (一)扩建办学规模与创办新校第20-21页
  (二)重组院系第21-22页
  (三)组建高水平大学,提高国家科研和教育水平第22页
  (四)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第22-23页
 五、创立新型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时期(2000—至今)第23-29页
  (一)把教育上升为法律第24页
  (二)明确高等教育学位管理制度第24-26页
  (三)规范学习时间第26-27页
  (四)确立国家教育体系第27-28页
  (五)合理布局高等教育机构第28-29页
第三章 老挝高等教育主要政策分析第29-38页
 一、《2006—2015 年老挝教育改革战略规划》第29-30页
  (一)规划纲要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第29页
  (二)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第29页
  (三)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分析第29-30页
 二、《老挝教育法》第30-31页
  (一)教育法的地位及意义第30页
  (二)教育法中关于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30-31页
   1. 界定了高等教育的一些概念第30-31页
   2. 划分了高等教育的结构第31页
   3. 以立法的形式保证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第31页
 三、《2008—2009 学年和 2009—2010 学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》第31-34页
  (一)规划纲要出台背景及意义第31-32页
  (二)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32-33页
   1. 概述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第32页
   2. 重点分析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育第32页
   3. 增加大学招生人数第32-33页
   4. 鼓励私立院校的发展第33页
  (三)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实施情况分析第33-34页
 四、《老挝第七个五年教育发展规划(2011—2015)》第34-35页
  (一)规划的总体目标第34页
  (二)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的目标第34-35页
 五、《老挝第五次国家教育改革会议报告》第35-38页
  (一)会议的内容及意义第35页
  (二)会议中关于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35-36页
   1. 概述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第35-36页
   2. 增加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第36页
   3. 提高师范院校的地位第36页
   4. 把大学建设成科研中心第36页
   5. 增加女生的入学率第36页
  (三)高等教育的实施情况分析第36-38页
第四章 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的特点第38-42页
 一、深受国外的影响第38页
 二、注重办学特色第38-39页
 三、给予教师很高的社会地位第39页
 四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第39-40页
 五、重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第40-42页
第五章 老挝高等教育政策对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第42-47页
 一、提高民办高校的地位,制定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第42-43页
 二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教师地位第43页
  (一)完善教师资格制度,提高高校教师学历水平第43页
  (二)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,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第43页
  (三)提高西部地区教师待遇和素质,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第43页
 三、加强中外高校合作办学,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第43-44页
 四、保障经费投入,建立健全多渠道筹措经费体制第44-45页
  (一)量化目标,狠抓落实第44-45页
  (二)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,确保依法严格落实教育财政第45页
  (三)完善捐资助学制度,改进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第45页
 五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,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第45-47页
附录第47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-5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广西高校与创新型城市耦合分析--以南宁市为例
下一篇:儒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