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3页 |
·废纸造纸废水简介 | 第10-11页 |
·造纸废水处理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造纸废水生化出水水质特性 | 第12-13页 |
·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概述 | 第13-20页 |
·混凝处理技术 | 第14-15页 |
·吸附处理技术 | 第15页 |
·膜分离技术 | 第15-16页 |
·生化处理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高级氧化技术 | 第17-20页 |
·Fenton氧化处理理论 | 第20-23页 |
·Fenton试剂氧化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Fenton试剂氧化有机物的反应机理 | 第21-22页 |
·Fenton试剂混凝作用 | 第22页 |
·Fenton氧化法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、目的和内容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意义和目的 | 第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2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2页 |
·试验废水的来源及性质 | 第25页 |
·处理工艺的选择 | 第25-26页 |
·工艺选择的因素和原则 | 第25-26页 |
·核心技术的确定 | 第26页 |
·预处理单元的提出和选择 | 第2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6-28页 |
·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7页 |
·主要药品 | 第27-28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8-31页 |
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单因素轮换试验 | 第30-31页 |
·预混凝试验方法 | 第31页 |
·Fenton氧化试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3 预混凝处理试验 | 第32-36页 |
·混凝剂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·pH值对Al_2(SO_4)_3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Al_2(SO_4)_3与有机絮凝剂(PAM)复配混凝处理效果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Fenton氧化处理试验 | 第36-44页 |
·Fenton氧化法的各种影响因素 | 第36-37页 |
·Fenton氧化正交试验结果和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Fenton氧化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H_2O_2投加量对Fenton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Fe~(2+)投加量对Fenton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初始pH对Fenton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反应时间对Fenton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Fenton氧化反应后体系的试验研究 | 第44-53页 |
·体系中残余H_2O_2对COD_(Cr)的影响 | 第44-49页 |
·COD_(cr~-)H_2O_2浓度关系曲线 | 第45-46页 |
·温度对H_2O_2分解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pH对H_2O_2分解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温度和pH对Fenton氧化反应后体系COD_(Cr)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氧化水平下中TOC与COD_(cr)的关系 | 第49-51页 |
·处理前后水样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53-55页 |
·结论 | 第53页 |
·建议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