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降雨模拟试验的坡面水文连通性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水文连通性的定义 | 第10-11页 |
·水文连通性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·水文连通性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5页 |
·地形 | 第15-16页 |
·气候 | 第16页 |
·土壤 | 第16页 |
·植被 | 第16页 |
·社会经济条件 | 第16-17页 |
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2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结构连通性特征研究 | 第17页 |
·功能连通性特征研究 | 第17页 |
·坡面水文连通性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27页 |
·试验前准备 | 第17-20页 |
·土壤样本准备 | 第17-18页 |
·试验土槽准备 | 第18页 |
·降雨模拟器准备 | 第18-19页 |
·近景摄影测量器材准备 | 第19-20页 |
·降雨模拟试验和近景摄影测量 | 第20-23页 |
·试验环境要求 | 第21页 |
·降雨试验设计 | 第21-23页 |
·高精度DEM数据处理 | 第23-24页 |
·地形数据的校正 | 第23页 |
·DEM数据处理 | 第23-24页 |
·水文连通性度量 | 第24-27页 |
·结构连通性指标 | 第24-25页 |
·功能连通性指标 | 第25-27页 |
·水文连通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7-29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46页 |
·小区土壤的物理特性分析 | 第29页 |
·次降雨事件的积水时刻和产流时刻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次降雨事件的径流系数变化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坡面微地形变化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结构性连通指标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功能性连通指标分析 | 第41-46页 |
5 讨论 | 第46-49页 |
6 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附件 | 第54-65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5-6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6-67页 |
获得成果清单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