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1页 |
1 快速维持荷载法的可靠性分析与误差 | 第11-15页 |
·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及其压缩变形 | 第11页 |
·工程桩承载力的确定及使用 | 第11-12页 |
·桩土荷载传递机理 | 第12-13页 |
·桩静载试验沉降与建筑物沉降的区别 | 第13-14页 |
·快速维持荷载法的误差分析 | 第14-15页 |
·加载分级误差 | 第14页 |
·加载操作误差 | 第14页 |
·承载力判定误差 | 第14-15页 |
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案 | 第15-21页 |
·试验场地选择与地质勘查 | 第15-18页 |
·前关旧区改造项目(A地块)地质勘查 | 第15页 |
·甘井子区中华路北侧部分宗地D区改造项目地质勘查 | 第15-16页 |
·大化集团搬迁及周边改造B3、B5区项目B3区地质勘查 | 第16-18页 |
·试验桩型的选择及各桩基本信息 | 第18页 |
·试验装置与检测系统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·桩身完整性检测 | 第18-19页 |
·单桩竖向静载试验 | 第19页 |
·检测系统 | 第19页 |
·试验方法及对比试验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·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快慢法对比试验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3 慢速法静载荷试验与快速法静载荷试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慢速法静载试验 | 第21-22页 |
·快速法静载试验 | 第22-23页 |
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数据与曲线图汇总 | 第23-41页 |
·单桩慢速维持静载试验沉降量统计表 | 第23-26页 |
·单桩慢速维持静载试验Q-S曲线图 | 第26-30页 |
·单桩慢速维持静载试验S-lgQ曲线图 | 第30-34页 |
·单桩慢速维持静载试验S-lgT曲线图 | 第34-41页 |
5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1-47页 |
·静载对比试验结果 | 第41-46页 |
·静载试验沉降量差异分析 | 第46-47页 |
6 快速法静载荷数值计算分析 | 第47-58页 |
·引言 | 第47页 |
·有限元分析基本思路 | 第47-49页 |
·桩周上体弹塑性本构关系 | 第49页 |
·非线性静力分析情况 | 第49-50页 |
·单桩竖向力学性能分析 | 第50-58页 |
·单桩Q-S曲线与桩径的关系 | 第53-54页 |
·单桩Q-S曲线与桩体弹性模量的关系 | 第54-55页 |
·单桩Q-S曲线与桩体泊松比的关系 | 第55-56页 |
·单桩Q-S曲线与桩端土层压缩模量的关系 | 第56-57页 |
·单桩Q-S曲线与桩土之间摩擦系数的关系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主要结论 | 第58-59页 |
不足与建议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1页 |
附图1 堆载试验图 | 第61-62页 |
附图2 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图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