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盲蝽偏好绿豆的选择行为及其机制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9-21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9-20页 |
| ·盲蝽的寄主选择行为研究 | 第9-14页 |
| ·盲蝽寄主选择行为过程 | 第9-10页 |
| ·盲畴寄主选择行为机制 | 第10-14页 |
| ·植物挥发性物质在害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| 第14-18页 |
| ·植物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| 第14-16页 |
| ·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| ·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功能 | 第17-18页 |
| ·绿盲蝽的发生概况 | 第18-19页 |
| ·绿盲蝽的发生规律 | 第19-20页 |
| ·绿盲蝽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| 第20页 |
| 2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绿盲蝽母代偏好性与后代适合度之间的关系 | 第21-3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供试虫源 | 第21页 |
| ·供试植物 | 第2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0页 |
| ·绿盲蝽雌虫开放条件下产卵偏好 | 第23-29页 |
| ·绿盲蝽雌虫罩笼产卵偏好 | 第29页 |
| ·成虫适合度 | 第29页 |
| ·后代适合度 | 第29-30页 |
| ·讨论 | 第30-33页 |
| 第三章 绿盲蝽偏好绿豆的化学通讯机制 | 第33-4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3-40页 |
| ·供试虫源 | 第33-34页 |
| ·供试植物 | 第34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4-4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5页 |
| ·绿盲蝽的气相-触角电位联用试验 | 第40-42页 |
| ·绿豆挥发物的气相-质谱联用试验 | 第42-43页 |
| ·绿盲蝽对单组分的Y型管试验 | 第43-45页 |
| ·讨论 | 第45-48页 |
| 第四章 绿豆活性挥发物对绿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| 第48-5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8-50页 |
| ·试验地点 | 第48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48-49页 |
| ·绿盲蝽田间活动的飞行高度 | 第49页 |
| ·绿盲蝽田间飞行的偏好方向 | 第49页 |
| ·绿盲蝽的活动节律 | 第49页 |
| ·绿豆挥发物组分的田间诱集效果 | 第49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绿盲蝽田间活动的飞行高度 | 第50-51页 |
| ·绿盲蝽田间飞行的偏好方向 | 第51页 |
| ·绿盲蝽的活动节律 | 第51-52页 |
| ·绿豆挥发物单组分物质的田间诱集效果 | 第52-53页 |
| ·讨论 | 第53-5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5-58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55-56页 |
| ·绿盲蝽母代偏好性与后代适合度间的关系 | 第55页 |
| ·绿盲蝽偏好绿豆的化学通讯机制 | 第55-56页 |
| ·绿豆活性挥发物对绿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| 第56页 |
| ·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1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