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网络话音质量问题检测和预防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移动网络话音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| 第14-23页 |
·用户投诉反映的话音质量问题 | 第14页 |
·话音质量问题的现象分析 | 第14-15页 |
·掉话和时断时续 | 第14-15页 |
·单通 | 第15页 |
·串话 | 第15页 |
·单通故障成因分析 | 第15-20页 |
·串话故障成因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话音质量问题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移动网络话音质量问题分析数学模型 | 第23-30页 |
·移动网络话音质量的分析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基本术语界定 | 第23页 |
·模型的原理 | 第23-24页 |
·话音质量分析模型 | 第24页 |
·用户异常通话行为特征挖掘(求解PR ) | 第24-25页 |
·单通和串话等现象判断 | 第25页 |
·话音质量问题规则提取与验证 | 第25页 |
·规则映射信息载体技术分析(求解RC ) | 第25-26页 |
·构建诊断工具体系场景应用(求解CP) | 第26-28页 |
·用户端信息排查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交换侧排查的相关方法 | 第28页 |
·话单蕴涵的信息分析 | 第28页 |
·建立话单集成分析系统 | 第28页 |
·话音质量问题预防场景应用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话音质量问题新定位方法的研究 | 第30-56页 |
·当前维护现状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传统定位方法的弊端 | 第31页 |
·新定位方法的研究 | 第31-54页 |
·确定最佳查找方案 | 第31-36页 |
·确定最佳参数组合 | 第36-38页 |
·t 检验算法的引入 | 第38-39页 |
·t 检验确定参数效度 | 第39-42页 |
·开发自动排查软件 | 第42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话音质量问题预防机制 | 第56-64页 |
·系统外部变化 | 第56-57页 |
·工程施工 | 第56页 |
·网络变化 | 第56-57页 |
·系统内部变化 | 第57-61页 |
·指向性普查 | 第57-60页 |
·综合性普查 | 第60-61页 |
·传统控制措施的完善 | 第61-63页 |
·电路监听要求的完善 | 第61-62页 |
·传输故障处理机制的完善 | 第62页 |
·局数据及参数设置的完善 | 第62页 |
·客服投诉模板的完善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现场实施和话单检验 | 第64-69页 |
·现场实施 | 第64-65页 |
·全网 A 口、联网电路监听部分 | 第64页 |
·全网电路闭塞情况梳理部分 | 第64页 |
·话单分析 | 第64页 |
·信令仪表分析 | 第64页 |
·设备硬件隐患排查部分 | 第64-65页 |
·话单检验 | 第65-68页 |
·检验目的 | 第65页 |
·检验原理 | 第65页 |
·检验工具 | 第65页 |
·检验步骤 | 第65-67页 |
·检验记录 | 第67页 |
·检验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