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2页 |
·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及阶段划分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阶段的划分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(1949-1956)的罪犯教育 | 第15-22页 |
·社会背景及罪犯教育的基础 | 第15-17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15-16页 |
·罪犯教育的基础和对象 | 第16-17页 |
·罪犯教育的制度建设 | 第17-20页 |
·罪犯教育的性质和重心 | 第17页 |
·罪犯教育的方针和方式 | 第17-19页 |
·相关法律、政策的初步制定 | 第19-20页 |
·罪犯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| 第20-22页 |
·罪犯教育的经验和特点 | 第20-21页 |
·几点启示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(1956-1966)的罪犯教育 | 第22-28页 |
·社会背景及罪犯教育对象和重心 | 第22-24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22-23页 |
·罪犯教育的对象及工作重心 | 第23-24页 |
·罪犯教育制度的建立 | 第24页 |
·罪犯教育的法令、政策及方针 | 第24页 |
·罪犯教育的成就、不足及启示 | 第24-28页 |
·罪犯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| 第24-26页 |
·几点启示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“文化大革命时期”(1966-1976)的罪犯教育 | 第28-33页 |
·社会背景及罪犯教育的对象 | 第28-30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28-29页 |
·阶级斗争扩大化及罪犯教育对象的变化 | 第29-30页 |
·法治的破坏导致的极端案例 | 第30-33页 |
·对“走资派”“右派”“臭老九”专政案例三则 | 第30-31页 |
·砸烂公、检、法对罪犯教育的影响和警示 | 第31-33页 |
第5章 社会转型期(1978-2008)的罪犯教育 | 第33-42页 |
·社会背景及教育的对象 | 第33-35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33-34页 |
·犯罪特点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·新形势下我国在罪犯教育方面的应对 | 第35-42页 |
·罪犯教育的制度建设 | 第35-40页 |
·罪犯教育的成就、不足及原因 | 第40-41页 |
·几点启示 | 第41-42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 | 第42-50页 |
·新中国罪犯教育发展的脉络 | 第42-44页 |
·由制度初步建立到制度初步健全 | 第42-43页 |
·由泛政治化走向依法治理、人性化管理 | 第43-44页 |
·“和谐社会”目标导引下罪犯教育的发展方向 | 第44-50页 |
·以“建设和谐社会”为目标,进一步健全民主与法制 | 第44-45页 |
·解放思想,顺应趋势,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| 第45-46页 |
·承认不足,正视问题,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相关制度 | 第46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