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人民调解的理论与实践发展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导言 | 第9页 |
第一章 我国人民调解的历史文化 | 第9-12页 |
第一节 我国人民调解的起源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12-17页 |
第一节 我国人民调解的特点 | 第12-15页 |
第二节 我国人民调解的社会基本价值与法律地位 | 第15-17页 |
一、人民调解的社会基本价值 | 第15-16页 |
二、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我国人民调解的组织机构与调解原则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人民调解组织机构 | 第17-20页 |
一、人民调解委员会 | 第17-19页 |
二、人民调解员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人民调解原则 | 第20-23页 |
一、人民调解受案范围 | 第20-21页 |
二、人民调解基本原则 | 第21-22页 |
三、人民调解效力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| 第23-24页 |
一、优势 | 第23-24页 |
二、不足 | 第24页 |
第四章 我国人民调解的实践与发展 | 第24-42页 |
第一节 改革组织机构 | 第24-33页 |
一、建设现代化的人民调解队伍 | 第24-25页 |
二、改革与完善调解机制 | 第25-29页 |
三、加强人民调解专业化建设 | 第29-32页 |
四、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| 第33-42页 |
一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必要性 | 第33页 |
二、大调解工作格局的运行模式 | 第33-41页 |
三、调解方法的改变与创新 | 第41-42页 |
结束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