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1页 |
§1-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§1-2 低压断路器的发展与现状 | 第9-10页 |
§1-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智能断路器控制单元的设计原理 | 第11-26页 |
§2-1 采样及采样速率的确定 | 第11-12页 |
2-1-1 采样原理 | 第11-12页 |
2-1-2 采样速率的确定 | 第12页 |
§2-2 电网参数的计算原理 | 第12-13页 |
2-2-1 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| 第12-13页 |
2-2-2 功率和功率因数计算 | 第13页 |
§2-3 三段保护原理 | 第13-15页 |
2-3-1 第Ⅰ段—过载长延时保护 | 第14页 |
2-3-2 第Ⅱ段—短路短延时保护 | 第14-15页 |
2-3-3 第Ⅲ段—短路瞬动保护 | 第15页 |
§2-4 其他保护原理 | 第15-16页 |
2-4-1 接地保护 | 第15-16页 |
2-4-2 超温保护 | 第16页 |
§2-5 CAN 总线技术 | 第16-19页 |
2-5-1 CAN 技术规范 | 第16-17页 |
2-5-2 CAN 的帧结构 | 第17-18页 |
2-5-3 非破坏性的总线仲裁 | 第18页 |
2-5-4 多主和多节点接收 | 第18-19页 |
2-5-5 CAN 总线的特点 | 第19页 |
§2-6 RS485 通信接口 | 第19-20页 |
§2-7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/OS-Ⅱ | 第20-26页 |
2-7-1 μC/OS-Ⅱ的概述 | 第20页 |
2-7-2 μC/OS-Ⅱ的内核结构与系统调用 | 第20-21页 |
2-7-3 任务与任务管理 | 第21-23页 |
2-7-4 任务切换和调度 | 第23-24页 |
2-7-5 任务间通信与同步 | 第24-25页 |
2-7-6 时钟节拍和时钟管理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智能断路器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 | 第26-39页 |
§3-1 硬件整体方案 | 第26-27页 |
§3-2 信号采集及调理电路设计 | 第27-29页 |
3-2-1 电压、电流互感器 | 第27-28页 |
3-2-2 信号调理电路 | 第28-29页 |
§3-3 LPC2294 最小系统 | 第29-31页 |
3-3-1 电源电路 | 第30页 |
3-3-2 复位电路 | 第30-31页 |
3-3-3 晶振电路 | 第31页 |
§3-4 外围电路的设计 | 第31-34页 |
3-4-1 按键、数码管、LED 电路 | 第32-33页 |
3-4-2 液晶模块电路 | 第33页 |
3-4-3 触摸屏驱动电路 | 第33-34页 |
3-4-4 E2PROM 存储电路 | 第34页 |
§3-5 CAN 节点设计 | 第34-37页 |
3-5-1 LPC2294 内部集成的 CAN 控制器 | 第35-36页 |
3-5-2 CAN 收发器 CTM1050T | 第36页 |
3-5-3 CAN 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| 第36-37页 |
§3-6 RS485 通信接口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低压智能断路器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| 第39-51页 |
§4-1 μC/OS-Ⅱ的移植 | 第39-40页 |
§4-2 用户应用程序的设计 | 第40-45页 |
4-2-1 任务的建立及总体流程图 | 第40-41页 |
4-2-2 采样任务 | 第41-42页 |
4-2-3 三段保护任务 | 第42-45页 |
4-2-4 任务按键检测任务 | 第45页 |
§4-3 下位机 CAN 节点程序设计 | 第45-50页 |
4-3-1 CAN 初始化 | 第46-47页 |
4-3-2 CAN 验收滤波器初始化 | 第47-48页 |
4-3-3 CAN 发送报文函数 | 第48-49页 |
4-3-4 CAN 接收报文函数 | 第49-50页 |
§4-4 上位机 CAN 节点程序设计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1-57页 |
§5-1 μC/OS-Ⅱ的移植代码验证 | 第51-53页 |
§5-2 信号调理电路仿真 | 第53-54页 |
§5-3 触摸屏操作的实现 | 第54-56页 |
§5-4 CAN 通信的验证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