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21页 |
·月季的形态特征和品种分类 | 第9-10页 |
·月季的形态特征 | 第9页 |
·月季的物候期 | 第9页 |
·月季的品种分类 | 第9-10页 |
·园林植物观赏价值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·园林植物观赏价值评价方法及应用 | 第10-11页 |
·百分制记分法 | 第10页 |
·模糊数学法 | 第10-11页 |
·灰色系统理论法 | 第11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11页 |
·月季品种观赏价值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盆栽月季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·盆栽品种的选择 | 第12页 |
·盆栽基质的配制 | 第12-13页 |
·盆栽月季的栽培管理 | 第13-15页 |
·水肥管理 | 第13-14页 |
·修剪 | 第14页 |
·栽培密度 | 第14-15页 |
·病虫害防治 | 第15页 |
·花期调控 | 第15-17页 |
·光照 | 第15页 |
·温度 | 第15-16页 |
·花期修剪 | 第16页 |
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主要类型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17-21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| 第17-19页 |
·多效唑(PP_(333))及其应用 | 第17-18页 |
·矮壮素(CCC) 及其应用 | 第18页 |
·比久(B9)及其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缩节胺(DPC) 及其应用 | 第19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2 引言 | 第21-22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9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2-23页 |
·材料 | 第22页 |
·试验月季品种的性状 | 第22-23页 |
·试验处理 | 第23-25页 |
·盆栽月季品种的筛选 | 第24页 |
·盆栽月季栽培基质的筛选 | 第24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5-28页 |
·形态指标的测定 | 第25页 |
·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容重 BD 和孔隙度的测量方法 | 第25页 |
·pH 值 | 第25-26页 |
·电导率(EC)值 | 第26页 |
·基质有效养分的测定方法 | 第26页 |
·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| 第26-28页 |
·植株叶片氮、磷、钾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6页 |
·叶绿素(Chl)含量的测定 | 第26页 |
·光合生理指标(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)的测定 | 第26页 |
·抗氧化酶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·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28-29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44页 |
·盆栽月季品种筛选 | 第29-32页 |
·不同盆栽月季生长指标的测定 | 第29页 |
·盆栽月季品种筛选 | 第29-32页 |
·盆栽微型月季品种筛选 | 第29-30页 |
·盆栽丰花月季品种筛选 | 第30-31页 |
·盆栽大花月季品种筛选 | 第31-32页 |
·盆栽月季栽培基质的筛选 | 第32-38页 |
·基质理化性质的结果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基质有效养分的结果分析 | 第33页 |
·不同栽培基质中月季株高、冠幅及分枝数情况 | 第33-35页 |
·不同栽培基质中月季开花情况 | 第35-37页 |
·不同栽培基质对盆栽月季植株 N、P、K 元素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38-44页 |
·PP_(333)、CCC 和 DPC 处理对盆栽月季植株形态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PP_(333)、CCC 和 DPC 对盆栽月季开花性状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PP_(333)、CCC 和 DPC 对盆栽月季叶绿素含量、光合特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PP_(333)、CCC 和 DPC 对盆栽月季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5 结论与讨论 | 第44-48页 |
·结论 | 第44页 |
·讨论 | 第44-48页 |
·盆栽月季品种的筛选 | 第44-45页 |
·盆栽月季基质的筛选 | 第45-46页 |
·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4-56页 |
图版 | 第56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