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美慈善信托法律制度研究
创新点摘要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8页 |
第1章 英美慈善信托法律制度概述 | 第18-42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的起源及含义 | 第18-27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制度的起源 | 第18-19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的定义 | 第19-22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的特征 | 第22-27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与其他信托的对比 | 第27-30页 |
·慈善信托与私益信托 | 第27-28页 |
·慈善信托与推定信托 | 第28-29页 |
·慈善信托与法定信托 | 第29-30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与大陆法系的公益信托 | 第30-35页 |
·“慈善”与“公益”的异同 | 第30-32页 |
·对信托财产上权利的认识 | 第32-35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的近似原则 | 第35-42页 |
·近似原则的内涵 | 第35-36页 |
·近似原则的适用意义与适用前提 | 第36-39页 |
·近似原则的适用条件 | 第39-42页 |
第2章 英美慈善信托的成立要件 | 第42-58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成立的一般要件 | 第42-44页 |
·信托主体要件 | 第42-43页 |
·信托财产要件 | 第43-44页 |
·慈善信托成立特别要件之一——信托目的的慈善性 | 第44-48页 |
·法律的规定 | 第44-45页 |
·慈善信托目的的定性 | 第45-47页 |
·慈善目的需统一具有慈善性 | 第47-48页 |
·慈善信托成立特别要件之二——有益于社会公共利益 | 第48-58页 |
·有益于“公共利益”的一般性考量 | 第48-51页 |
·公共利益的绝对性 | 第51-55页 |
·不要求“公共利益”的例外情形 | 第55-58页 |
第3章 英美慈善信托的监管制度 | 第58-72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的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| 第58-60页 |
·慈善信托自身特性的要求 | 第58-59页 |
·社会公众对慈善信托知情权的需要 | 第59页 |
·政府依职权对慈善信托进行规制之责任所在 | 第59-60页 |
·英国的慈善信托监管制度 | 第60-65页 |
·英国慈善信托的监管机关 | 第60-62页 |
·英国慈善信托监管机关的监管职权 | 第62-65页 |
·美国的慈善信托监管制度 | 第65-66页 |
·美国慈善信托的监管机关 | 第65页 |
·美国慈善信托监管机关的监管职权 | 第65-66页 |
·慈善信托监管制度的核心内容 | 第66-72页 |
·受托人对受益人违反信托义务所应承担责任 | 第67-68页 |
·受托人在执行信托事务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责任 | 第68-72页 |
第4章 英美慈善信托制度移植我国的法理分析 | 第72-90页 |
·法律移植的一般理论 | 第72-74页 |
·法律移植及其优越性 | 第72页 |
·法律移植的一般条件 | 第72-74页 |
·英美慈善信托制度的可移植性 | 第74-82页 |
·各国对慈善信托制度移植的历史考察 | 第74-77页 |
·“一物一权”与“双重所有权”的冲突与调和 | 第77-79页 |
·近似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公益信托中的适用 | 第79-82页 |
·我国法律制度接纳慈善信托制度的空间 | 第82-90页 |
·我国公益慈善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| 第82-85页 |
·我国《信托法》之缝隙 | 第85-90页 |
第5章 我国公益信托制度法律的完善 | 第90-120页 |
·完善我国公益信托制度的必要性 | 第90-96页 |
·我国公益信托立法之殇 | 第90-92页 |
·从慈善信托制度发展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| 第92-94页 |
·我国公益信托发展的困境 | 第94-96页 |
·统筹我国公益慈善法律体系 | 第96-101页 |
·我国现有的公益慈善法律体系 | 第96-100页 |
·对我国公益慈善法律体系的制度构想 | 第100-101页 |
·完善我国公益信托受托人制度 | 第101-108页 |
·加强对公益信托受托人任职资格的规制 | 第101-104页 |
·强化公益信托受托人的信托义务 | 第104-108页 |
·完善我国公益信托监管机制 | 第108-117页 |
·我国公益信托监管机制的缺陷 | 第109-112页 |
·比较其他国家可供选择的模式 | 第112-115页 |
·我国公益信托监管机制的重构 | 第115-117页 |
·完善我国公益信托的近似原则 | 第117-120页 |
结论 | 第120-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3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30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