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三、 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四、 研究理论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(一) 理论基础 | 第14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五、 研究思路及框架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电视戏曲栏目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契合 | 第16-27页 |
一、 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缘起 | 第16页 |
二、 《梨园春》栏目的发展概况 | 第16-22页 |
(一) 栏目开办初期(1994 年 10 月—1999 年 5 月) | 第16-17页 |
(二) 栏目发展中期(1999 年 5 月—2004 年 3 月) | 第17-18页 |
(三) 栏目发展成熟期(2004 年 3 月—2008 年 9 月) | 第18-20页 |
(四) 栏目的发展现状(2008 年 9 月至今) | 第20-22页 |
三、 《梨园春》栏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5页 |
(一) 演唱内容老化,远离现代生活 | 第22-23页 |
(二) 形式单调,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娱乐方式 | 第23-24页 |
(三) 唱段单调重复且少儿戏曲剧目严重缺乏 | 第24-25页 |
(四) 主持人的调换,降低了观众对栏目的忠诚度 | 第25页 |
四、 《梨园春》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契合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《梨园春》栏目的整合营销传播特点 | 第27-38页 |
一、 栏目的品牌建构 | 第27-30页 |
(一) 独特的栏目品牌标志 | 第27-28页 |
(二) 特色本土化品牌的打造 | 第28-29页 |
(三) 通过联合办节目,拓展品牌 | 第29页 |
(四) 举办公益事业活动,提升栏目品牌形象 | 第29-30页 |
二、 市场化的栏目经营理念 | 第30-33页 |
(一) 栏目引入市场机制,高度重视广告营销 | 第30-31页 |
(二) 以节目带动相关产业经营 | 第31-33页 |
三、 特色化的管理运作方式 | 第33-34页 |
(一) 品牌主持人的培养 | 第33页 |
(二) 精英团队的组建 | 第33-34页 |
四、 平民化的造星模式 | 第34-38页 |
(一) 《梨园春》:提升了平民之星的社会地位 | 第34-35页 |
(二) 《梨园春》:改善了平民之星的社会生活 | 第35页 |
(三) 《梨园春》:让青年之星走上专业戏曲之路 | 第35-36页 |
(四) 《梨园春》: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培养了后备军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《梨园春》栏目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| 第38-55页 |
一、 完备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,使栏目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| 第38-43页 |
(一) 创下收视率的奇迹 | 第38-39页 |
(二)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| 第39-41页 |
(三) 较好的行业示范效应 | 第41-42页 |
(四) 较高的社会评价 | 第42-43页 |
二、 抓住核心受众群体,培养潜在受众群体 | 第43-47页 |
(一) 以河南戏迷为核心受众群体 | 第44-45页 |
(二) 以豫剧戏迷为核心受众群体 | 第45页 |
(三) 以老年戏迷为核心受众群体 | 第45-46页 |
(四) 有意识地培养潜在受众群体 | 第46-47页 |
三、 丰富的传播内容 | 第47-51页 |
(一) 连续性的节目编排,为受众留下戏剧性的悬念 | 第47-48页 |
(二) 特色化的擂台赛制度,牢牢地吸引着戏迷受众 | 第48-50页 |
(三) 平民化的电视节目,彰显大众化的栏目宗旨 | 第50-51页 |
四、 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| 第51-55页 |
(一) 借鉴国外综艺节目,采取当前流行的真人秀形式 | 第52页 |
(二) 丰富的物质奖励,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激励了更多参赛选手 | 第52-53页 |
(三) 现代传播技术与传统戏曲文化的资源整合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55-57页 |
一、 结论 | 第55页 |
二、 对《梨园春》栏目的未来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