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CONTENTS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·引言 | 第13-14页 |
·基坑支护工程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支护结构计算理论 | 第17-22页 |
·基础支护结构常用内力分析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经典土压力理论的局限性 | 第19-20页 |
·考虑支护结构变形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基坑支护结构常用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 | 第21-22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厂房内软土基坑支护变形控制 | 第27-49页 |
·变形控制一般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基坑变形源头控制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基坑变形传递过程控制方法 | 第29页 |
·保护目标变形控制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厂房内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必要性 | 第30-35页 |
·软土对深基坑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软土基坑沉降变形机理 | 第31-33页 |
·软土基坑地基处理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| 第33-35页 |
·工业厂房内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般方法 | 第35页 |
·基于实测数据的厂房内软弱土连续基坑开挖变形影响分析 | 第35-47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35-41页 |
·测试成果及分析 | 第41-47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有限元建模分析基本理论及源模型的建立 | 第49-63页 |
·引言 | 第49-50页 |
·有限元基本理论 | 第50-54页 |
·有限元分析过程 | 第50页 |
·土的本构关系 | 第50-52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52页 |
·土体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接触面单元 | 第53页 |
·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53-54页 |
·本课题使用的材料模型及分析软件 | 第54-56页 |
·Mohr-Coulomb模型 | 第54-55页 |
·MIDAS/GTS有限元软件简介 | 第55-56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·模型的简化与说明 | 第56页 |
·模型的边界条件与施工步骤 | 第56-57页 |
·本课题有限元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| 第57-59页 |
·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源模型建立 | 第59-62页 |
·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 | 第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厂房内软土连续基坑开挖影响分析 | 第63-85页 |
·厂房内软弱土基坑支护变形控制研究 | 第63-73页 |
·有限元方法计算 | 第63-65页 |
·软弱土加固范围对厂房内软弱土基坑支护变形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·加固深度对厂房内软弱土基坑支护变形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·置换率对厂房内软弱土基坑支护变形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·软弱土加固对厂房内软弱土基坑支护变形影响系数应用研究 | 第72-73页 |
·连续基坑开挖影响效应研究 | 第73-83页 |
·开挖工况及参数设置 | 第73-74页 |
·不同开挖顺序对不同位置深层位移影响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不同开挖顺序对相同位置深层位移影响分析 | 第75-78页 |
·后开挖基坑对先开挖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 | 第78-82页 |
·不同的开挖顺序对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| 第82-83页 |
·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·结论 | 第85页 |
·展望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做工作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