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各类钢结构论文--钢管结构论文

圆钢管柱-H形钢梁外环板式半刚性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·课题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·半刚性钢结构框架节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半刚性钢结构框架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半刚性钢结构框架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·半刚性连接的分类第14-16页
     ·Eurocode3 的分类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AISC 的分类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·Hasan、Kishi 和 Chen 的分类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Bjorhovde、Colson 和 Brozzetti 的分类方法第16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19-20页
第二章 有限元分析法第20-28页
   ·概述第20页
   ·有限元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单元划分第20页
     ·位移模式的确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单元特性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·整体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·求解有限元方程组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第22-24页
   ·有限元软件第24页
   ·Python 编辑语言第24-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8页
第三章 单调加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第28-38页
   ·建立典型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典型模型的几何尺寸第28页
     ·典型模型的建立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第30页
   ·节点的力学性能第30-34页
     ·节点承载力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节点刚度第31页
     ·节点的延性第31页
     ·节点的屈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确定节点承载能力和刚度的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·节点受力特性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典型模型不同受力阶段的节点特性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·典型模型节点域应力分布和变形第36-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四章 节点单参数分析第38-64页
   ·确定分析参数第38-39页
   ·参数 D/tc对节点的影响第39-43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c的有限元模型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c对节点性能的影响:第40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c对节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·参数 D/bf对节点的影响第43-47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bf的有限元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bf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44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bf对节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第44-47页
   ·参数 D/tf对节点的影响第47-51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f的有限元模型第47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f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f(D/ts)对节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第48-51页
   ·参数 D/hf对节点的影响第51-55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hf的有限元模型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hf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hf对节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第52-55页
   ·参数 D/tw对节点的影响第55-59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w的有限元模型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w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tw对节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·参数 D/hs对节点的影响第59-62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hs的有限元模型及对节点性能影响: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参数 D/hs对节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·柱子与梁线刚度比对节点塑性区域位置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 柱壁局部屈曲对抗弯承载力和刚度影响第64-74页
   ·概述第64页
   ·节点分析中的计算参量第64-65页
   ·外加强环式半刚性连接梁柱节点域柱壁弯矩-转角关系参数分析第65-68页
     ·圆钢管柱柱壁厚度第65页
     ·梁翼缘宽度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梁腹板厚度第66页
     ·梁腹板高度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外环板厚度第67页
     ·外环板宽度第67-68页
   ·节点抗弯承载能力及刚度非线性回归分析表达式第68-71页
     ·单参数对承载能力和刚度的影响曲线第68-70页
     ·节点抗弯承载能力第70页
     ·节点抗弯刚度第70-71页
     ·抗弯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计算公式的离散性第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4页
第六章 结论第74-76页
   ·结论第74页
   ·展望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0页
作者简介第80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-82页
致谢第82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蒸压粉煤灰砖砌体不同龄期抗剪试验研究
下一篇:钢筋锈蚀与冻融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