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可能的创新和预期成果 | 第15-16页 |
·可能的创新 | 第15页 |
·预期成果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6页 |
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概念和性质 | 第16-18页 |
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概念 | 第16页 |
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性质 | 第16-18页 |
·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依据 | 第18-21页 |
·法律依据 | 第18-19页 |
·实情依据 | 第19-20页 |
·依法治国方针的内在要求 | 第20-21页 |
·民族地区立法变通的基本原则 | 第21-26页 |
·坚持法制统一原则 | 第22页 |
·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原则 | 第22-23页 |
·有效经验法律化的原则 | 第23页 |
·必要性原则 | 第23-24页 |
·循序渐进的原则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实践分析 | 第26-34页 |
·目前我国法律中关于立法变通权的规定现状 | 第26页 |
·我国民族自治地区民事立法变通权实践 | 第26-30页 |
·早婚现象的广泛存在 | 第26-27页 |
·少数民族地区婚姻法变通 | 第27-29页 |
·少数民族地区继承法变通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刑事立法变通权实践 | 第30-34页 |
·刑法关于强奸罪的条文 | 第30-31页 |
·刑法关于重婚罪的规定 | 第31页 |
·刑法关于非法制造、买卖枪支罪的规定 | 第31页 |
·刑法关于滥伐林木罪的规定 | 第31-32页 |
·刑法有关强制猥亵、侮辱妇女罪的规定 | 第32页 |
·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 | 第32页 |
·刑法关于故意杀人罪、故意伤害罪的规定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我国民族地方立法变通权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34-40页 |
·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的定位不清、研究滞后 | 第34-36页 |
·定位不清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滞后 | 第35-36页 |
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体制上的缺陷 | 第36-38页 |
·立法变通权的制定机关和批准程序的审查标准不够明确 | 第36-37页 |
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缺乏配套的法律体制相适应 | 第37页 |
·自治机关进行立法变通时缺乏有效监督程序 | 第37-38页 |
·行使立法变通权时部门利益倾向较为严重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完善措施 | 第40-47页 |
·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进行重新定位 | 第40-42页 |
·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法律依据 | 第40-41页 |
·转变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观念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民族立法技术和立法程序 | 第42-45页 |
·统一民族立法的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 | 第42-43页 |
·实行听证制度 | 第43-44页 |
·进一步完善民族立法技术和程序 | 第44页 |
·完善有关立法解释程序和应用解释程序 | 第44-45页 |
·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审查监督机制 | 第45-47页 |
·建立健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审查监督机制 | 第45页 |
·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权利救济制度 | 第45-46页 |
·建立并严格实行统一审议制度 | 第46-47页 |
结束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