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VC-PANI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1. 绪论 | 第7-17页 |
·高分子材料微孔发泡技术研究进展 | 第7-8页 |
·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| 第8-11页 |
·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| 第8-9页 |
·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| 第9-11页 |
·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 | 第11-15页 |
·聚苯胺的结构 | 第11页 |
·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聚苯胺质子酸掺杂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| 第13页 |
·聚苯胺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·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PVC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PVC共混增韧改性 | 第15页 |
·PVC共混功能化改性 | 第15-16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2. PVC的微发泡处理 | 第17-2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7-18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17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17-18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18页 |
·测试与表征 | 第1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8-20页 |
·混合溶剂最佳配比的确定 | 第18-19页 |
·发泡剂最佳用量的确定 | 第19-20页 |
·SEM分析 | 第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. PVC-PANI共混物的制备 | 第21-32页 |
·氧化剂种类的选择 | 第2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1-24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设备及反应装置 | 第22-23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23页 |
·测试与表征 | 第23-2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4-31页 |
·氧化剂种类的选择 | 第24-25页 |
·掺杂酸浓度对PVC-PANI共混物导电性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PVC-PANI共混物的形貌结构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共混物中N、S元素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红外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聚苯胺掺杂机理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PVC-PANI的微观结构研究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. PVC–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32-39页 |
·渗流理论 | 第32页 |
·相容剂的作用原理 | 第32-33页 |
·非反应型相容剂的作用原理 | 第33页 |
·反应型相容剂的作用原理 | 第3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33页 |
·实验设备及反应装置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34页 |
·测试与表征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38页 |
·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| 第34-36页 |
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| 第36-37页 |
·复合材料的红外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5. 结论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