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缩略词 | 第10-11页 |
目录 | 第11-14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4-30页 |
第一章 马唐危害及防治 | 第15-18页 |
1 马唐的危害 | 第15-16页 |
2 杂草的防除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物理防除 | 第16页 |
·化学防除 | 第16页 |
·生物防除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8-25页 |
1 微生物除草剂的概念 | 第18页 |
2 微生物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| 第18-20页 |
·微生物孢子、菌丝的作用机理 | 第19页 |
·微生物产生的致病性毒素物质的作用机理 | 第19-20页 |
3 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·真菌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| 第20页 |
·细菌、病毒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其他生物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4 微生物除草剂开发的限制及其相应对策 | 第22-25页 |
·寄主单一,防草谱较窄 | 第22-23页 |
·环境因子要求严格,保存期较短,制剂生产工艺复杂 | 第23页 |
·菌种退化,工业化生产难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微生物制剂以及菌药复配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9页 |
1 微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6页 |
·液体剂型 | 第25-26页 |
·固体剂型 | 第26页 |
2 菌株与化学除草剂的复配研究进展 | 第26-29页 |
·菌株与化学除草剂的复配目的及意义 | 第27页 |
·复配种类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9-30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| 第30-53页 |
第一章 马唐生防菌Col-68发酵条件筛选 | 第30-40页 |
1 前言 | 第3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3页 |
·材料 | 第30-31页 |
·菌种活化 | 第31页 |
·发酵培养液制备 | 第31页 |
·产孢量测定 | 第31页 |
·发酵滤液除草活性测定 | 第31-32页 |
·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32-3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8页 |
·碳氮源对菌株发酵液除草活性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碳氮源对菌株发酵液除草活性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不同碳氮比对菌株发酵液除草活性的影响 | 第36页 |
·发酵条件对菌株发酵液除草活性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4 分析与讨论 | 第38-40页 |
第二章 马唐生防菌Col-68与除草剂复配制剂的相关研究 | 第40-49页 |
1 前言 | 第4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3页 |
·材料和试剂 | 第40-41页 |
·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| 第41页 |
·除草剂对菌株生长影响 | 第41页 |
·除草剂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制剂相关研究 | 第42页 |
·菌药混用联合防治马唐 | 第42-43页 |
·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4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除草剂对菌株生长影响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除草剂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表面活性剂对菌株活性 | 第46页 |
·菌药混用联合防治马唐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 分析与讨论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49-53页 |
1 结论 | 第49-52页 |
·炭疽菌Col-68生物活性测定 | 第49页 |
·菌株发酵条件的筛选 | 第49-50页 |
·菌株Col-68与化学农药复配研究 | 第50-51页 |
·菌株活性制剂的筛选 | 第51页 |
·炭疽菌Col-68作为生物除草剂产业化防除马唐的前景 | 第51-52页 |
2 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附录A 马唐种子消毒与催芽 | 第59页 |
附录B 水琼脂玻璃片制作 | 第59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