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利枢纽、水工建筑物论文--挡水坝论文--土石坝(当地材料坝、填筑坝)论文--土坝论文

土坝的耐久性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1 绪论第11-28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·溃坝异常原因分析及安全评价的特殊性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溃坝异常原因分析第12-14页
     ·工程安全分析方法的特殊性第14页
   ·国内外安全评价发展现状综述第14-24页
     ·土坝耐久性评价发展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坝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·渗透变形评价研究现状第20-23页
     ·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24-26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意义、目标及主要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26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26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-28页
2 土坝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及盲数理论第28-37页
   ·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分类第28-29页
   ·工程中的不确定性特点第29-32页
     ·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孔隙水压力的多样性第30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几何尺寸的不确定性第31页
     ·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第31页
     ·计算方法的不确定性第31-32页
   ·土坝不确定性的计算和评价方法第32页
   ·盲信息和盲数理论第32-36页
     ·盲信息理论的应用现状第33页
     ·土坝安全评价中的盲信息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盲数理论第34-36页
   ·小结第36-37页
3 溃坝原因分析及土坝病害调查第37-53页
   ·中国土石坝发展概述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大坝的建设历程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水库的安全管理发展第38页
   ·溃坝原因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溃坝情况概况第39页
     ·中国大坝溃坝规律及原因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·山东省水库溃坝情况第43-44页
   ·山东省土坝的病害现状调查分析第44-52页
   ·小结第52-53页
4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坝耐久性评价体系研究第53-90页
   ·现有的评价方法及特点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现有的评价方法第53页
     ·现有方法的特点第53-54页
   ·土坝耐久性的表示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土坝老化的特点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耐久性的表示第55页
   ·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原则第55-58页
     ·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评价模型建立的原则第56页
     ·评价模型的建立第56-58页
   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8-68页
     ·评价体系的建立第58页
     ·评语集的确定第58-61页
     ·权重的确定方法和原则第61-68页
   ·主要的评价指标标准第68-76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第68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68-76页
   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第76-77页
   ·耐久性评价值的确定第77页
   ·工程实例第77-88页
     ·工程概况第77-78页
     ·东坝结构体老化指标检测评价第78-88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第88页
   ·小结第88-90页
5 基于有限元的土坝边坡稳定性盲数可靠度分析第90-117页
   ·影响土坝坝坡稳定的主要因素第90-91页
   ·稳定计算的理论基础第91-95页
     ·饱和—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第91-92页
     ·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第92-93页
     ·土坝稳定性可靠度分析方法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基于有限元的极限平衡法基本原理第94-95页
   ·计算方法的思路和步骤第95页
   ·吸力内摩擦角的确定方法第95-103页
     ·φ~b的试验确定方法第96-98页
     ·影响φ~b的主要因素第98-99页
     ·神经网络在φ~b预测中的应用第99-103页
   ·抗剪强度参数的统计分析第103-110页
     ·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分析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分析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·指标相关性转化计算第110页
   ·土坝稳定的确定性分析计算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·基本资料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水位骤降渗流计算第112页
     ·水位降落时最小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基质吸力对最小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第113页
     ·基于有限元的极限平衡法与极限平衡法比较第113-114页
   ·土坝稳定的可靠度分析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可靠度计算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抗剪强度的变异系数对于可靠度p的影响第115页
     ·C、tgφ的相关系数对可靠度β的影响第115页
   ·小结第115-117页
6 土坝渗透稳定性的盲数可信度评价分析第117-139页
   ·概述第117页
   ·渗透稳定的盲数可信度模型第117-118页
   ·渗透坡降值的计算方法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·渗流模型实验法第118页
     ·计算分析法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原位观测法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渗透坡降值的盲数表达第120页
   ·临界坡降值的确定第120-123页
     ·流土临界坡降的计算方法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管涌临界坡降的确定方法第122-123页
   ·工程应用第123-137页
     ·工程概况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渗流观测资料分析第124-127页
     ·水平渗透稳定性分析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·垂直渗透稳定判断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渗流计算分析第134-137页
   ·结论第137-139页
7 土坝的耐久性及坝前浑水淤积防渗可行性研究第139-158页
   ·概况第139页
   ·国内外主要的土坝防渗措施第139-145页
     ·坝体常见防渗透破坏类型第139页
     ·渗透破坏控制措施第139-143页
     ·防渗措施的耐久性分析第143-145页
   ·浑水防渗的提出和研究现状第145-151页
     ·浑水防渗的提出第145-148页
     ·浑水淤积层防渗的特点第148页
     ·浑水入渗理论第148-151页
   ·黄河浑水的泥沙特性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·含沙量的分布特性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泥沙的特性第152页
     ·淤积层的渗透性第152-153页
   ·浑水渗流室内试验第153-155页
   ·工程应用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·工程概况第155页
     ·引浑水设计第155页
     ·淤积层防渗效果评价第155-157页
   ·结论第157-158页
8 结论、创新点与展望第158-161页
   ·结论第158-159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59-160页
   ·展望第160-161页
致谢第161-162页
参考文献第162-169页
附录第169-170页

论文共1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
下一篇:曲线坐标系下水动力模型的修正研究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