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2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| 第9-10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 | 第11-12页 |
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| 第12-22页 |
·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| 第12-14页 |
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| 第12-13页 |
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般性原因 | 第13-14页 |
·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| 第14-22页 |
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涵义和特征 | 第14-16页 |
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 | 第16-20页 |
·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| 第20-22页 |
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2-33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和成因 | 第22-26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| 第22-2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| 第25-26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 | 第26-29页 |
·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下的信贷风险管理 | 第26-27页 |
·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信贷风险管理 | 第27页 |
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贷风险管理 | 第27-29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3页 |
·缺乏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 | 第29-30页 |
·缺乏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制 | 第30页 |
·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 | 第30-31页 |
·缺乏科学完整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 | 第31页 |
·缺乏专业的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和风险管理队伍 | 第31-33页 |
4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| 第33-38页 |
·主要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 | 第33-36页 |
·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 | 第33-35页 |
·新加坡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 | 第35-36页 |
·可供借鉴的经验 | 第36-38页 |
·良好的信贷风险文化 | 第36页 |
·严格的信息管理防范信息不对称 | 第36页 |
·具有约束力的信贷管理组织体系 | 第36-37页 |
·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 | 第37-38页 |
5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| 第38-47页 |
·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| 第38-39页 |
·调整与优化股权结构 | 第38页 |
·建立长期并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| 第38页 |
·逐渐将银行内部职工培育成独立的产权主体 | 第38-39页 |
·加强风险资产管理 | 第39-40页 |
·提高资本充足率 | 第39页 |
·扩大信贷风险管理范围 | 第39-40页 |
·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| 第40页 |
·改造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| 第40-42页 |
·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全面化、全程化的管理流程 | 第40页 |
·建立面向客户的差别化流程 | 第40-41页 |
·提高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| 第41页 |
·分析价值链,关注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| 第41-42页 |
·尽快建立健全信用风险评级和风险定价系统 | 第42-44页 |
·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流程 | 第42页 |
·合理定价风险 | 第42-43页 |
·以完善风险评级模型为基础,建立客户价值指标 | 第43页 |
·加强风险度量技术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| 第43-44页 |
·加大信贷风险责任考核力度 | 第44页 |
·尽快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| 第44页 |
·建立高效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| 第44-45页 |
·建立更为谨慎的信贷风险文化 | 第45页 |
·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| 第45-47页 |
6 总结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