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先秦哲学(~前220年)论文--儒家论文

韩愈的道统及其宗教性诠释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绪论第9-13页
 第一节 选题的来源及理论和实践意义第9-10页
  一、 选题来源第9页
  二、 理论意义第9页
  三、 实践意义第9-10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第三节 研究方案第11-13页
第一章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第13-24页
 第一节 自然之天与主宰之天第14-18页
 第二节 夏商时代天道信仰的延续第18-21页
 第三节 文武周公之道第21-24页
第二章 孔孟之道第24-43页
 第一节 孔子之道第27-37页
  一、 礼崩乐坏第28-29页
  二、 礼背后的仁第29-32页
  三、 仁道的形而上依据第32-33页
  四、 孔子之道的人文理性第33-37页
 第二节 孟子之道第37-43页
  一、孟子时代儒学面临的挑战第37页
  二、 对孔子仁道的继承与阐发第37-39页
  三、 仁到仁政第39-40页
  四、 孟子的担当第40-43页
第三章 道统——理势合一的追求第43-55页
 第一节 道统——追求理势合一的理论体系的延续第43-45页
 第二节 韩愈对理势合一的追求——以反藩镇割据为例第45-50页
 第三节 理想社会是一种信仰第50-55页
  一、 涂尔干:社会是信仰的对象第50-51页
  二、用涂尔干宗教定义解读儒家道统第51-55页
第四章 道统——华夏文明主体意识的确立和自觉第55-58页
第五章 唐代的文化格局小览第58-68页
 第一节 儒学内圣与外王的分裂第58-61页
 第二节 唐代政策对于儒学的影响第61-64页
 第三节 唐德宗、宪宗时的佛教状况及其现实影响第64-66页
 第四节 唐代文士的二元世界第66-68页
第六章 韩愈文化主体性的自觉第68-92页
 第一节 韩愈决绝的排佛第68-75页
 第二节 韩愈理性的反佛:通过发展儒学来应对佛教的冲击第75-92页
  一、 唐代佛教的理论特征及韩愈的理论回应第76-79页
  二、 韩愈对于儒学的传统宗教意义的表述第79-87页
  三、 韩愈排佛——不同宗教观的对立第87-91页
  四、 小结第91-92页
第七章 结论第92-101页
 第一节 韩愈的儒家之道第92-98页
 第二节 诠释传统资源所带来的启示第98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3页
后记第103-104页
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0世纪20、30年代苏联犹太农业垦殖运动研究
下一篇:马克思恩格斯私法思想研究--兼及“列宁否认私法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