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文本中的耙耧山 | 第12-20页 |
一 乡土中国的延续与裂变 | 第12-15页 |
二 纸上的故乡:阎连科的耙耧山 | 第15-20页 |
第二章 苦难的主题形态 | 第20-34页 |
一 无望的底层生活 | 第20-25页 |
二 不可救赎的人性深渊 | 第25-28页 |
三 施虐与受虐 | 第28-34页 |
第三章 苦难的美学呈现 | 第34-46页 |
一 现实与虚构 | 第34-37页 |
二 怪诞与反讽 | 第37-42页 |
三 悲剧与喜剧 | 第42-46页 |
第四章 苦难叙事的伦理维度 | 第46-60页 |
一 人道主义与现实关怀 | 第46-51页 |
二 关于苦难的叙事伦理 | 第51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件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