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创新点摘要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3页 |
| 第1章 导论 | 第13-23页 |
| ·研究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意义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| ·研究的实践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-20页 |
| ·国外的研究概况 | 第16-18页 |
| ·国内的研究概况 | 第18-20页 |
| ·本文的基本思路、结构框架及研究方法 | 第20-23页 |
| ·基本思路 | 第20页 |
| ·结构框架 | 第20-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第2章 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形成 | 第23-41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理论基础 | 第23-31页 |
| ·马克思主义社会稳定思想 | 第23-25页 |
| ·毛泽东社会稳定思想 | 第25-27页 |
| ·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 | 第27-29页 |
| ·江泽民社会稳定思想 | 第29-31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31-36页 |
| ·和平发展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| 第32-34页 |
| ·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| 第34-35页 |
| ·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 | 第35-36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| 第36-41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提出 | 第37-38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发展 | 第38-39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创新 | 第39-41页 |
| 第3章 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基本内容 | 第41-85页 |
| ·坚持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 | 第41-48页 |
| ·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| 第41-43页 |
| ·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| 第43-45页 |
| ·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治国 | 第45-46页 |
| ·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| 第46-47页 |
| ·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| 第47-48页 |
| 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 | 第48-52页 |
| 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| 第49-50页 |
| ·切实解决“三农”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 | 第50-51页 |
| ·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| 第51-52页 |
| ·关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夯实维护稳定的社会基础 | 第52-70页 |
| ·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| 第53-57页 |
| ·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保证社会充分就业 | 第57-62页 |
| ·发展公共卫生事业逐步完善卫生服务体制 | 第62-63页 |
| 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| 第63-64页 |
| ·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民富优先发展 | 第64-66页 |
| ·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住有所居 | 第66-67页 |
| ·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 | 第67-68页 |
| ·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| 第68-70页 |
| 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文化氛围 | 第70-75页 |
| 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| 第71-73页 |
| ·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| 第73-74页 |
| 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| 第74-75页 |
| 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拓宽维护社会稳定的视角 | 第75-79页 |
| ·科学统筹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 | 第76-77页 |
| ·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| 第77-78页 |
| ·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 | 第78-79页 |
| ·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坚实力量 | 第79-85页 |
| ·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| 第79-80页 |
| ·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履行神圣使命 | 第80-83页 |
| ·加强国际合作坚决反对恐怖主义 | 第83-85页 |
| 第4章 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 | 第85-101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基本特征 | 第85-87页 |
| ·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| 第85-86页 |
| ·开拓进取的实践性 | 第86-87页 |
| ·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| 第87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理论价值 | 第87-94页 |
| ·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稳定思想 | 第88-90页 |
| ·发展了毛泽东社会稳定思想 | 第90-91页 |
| ·丰富了邓小平、江泽民社会稳定思想 | 第91-94页 |
| ·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实践价值 | 第94-101页 |
| ·有效地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稳定发展 | 第95-96页 |
| ·有效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指导 | 第96-98页 |
| ·有效地协调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| 第98-101页 |
| 第5章 贯彻落实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的重要举措 | 第101-127页 |
| ·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任务 | 第101-104页 |
| ·坚持以人为本统领社会稳定工作的核心 | 第101-103页 |
| ·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稳定工作的价值 | 第103页 |
| ·促进可持续发展体现社会稳定工作的本质 | 第103-104页 |
| 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| 第104-112页 |
| ·思维创新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| 第105-107页 |
| ·理念创新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党风建设 | 第107-108页 |
| ·举措创新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| 第108-110页 |
| ·制度创新完善党的机制建设提高党反腐倡廉能力建设 | 第110-112页 |
| ·不断加强政府的维稳能力 | 第112-119页 |
| ·继续坚持正确处理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关系 | 第112-114页 |
| ·增强经济实力为社会稳定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| 第114-116页 |
| ·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打牢群众基础 | 第116-117页 |
| ·完善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| 第117-119页 |
| ·正确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稳定大局 | 第119-127页 |
| ·稳妥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| 第119-120页 |
| ·推动持久和平、共同繁荣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新思想 | 第120-122页 |
| ·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倡导合作、开放、负责的新安全观 | 第122-124页 |
| ·积极应对世界性的挑战维护世界平衡有序发展 | 第124-127页 |
| 结论 | 第127-12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9-135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135-136页 |
| 致谢 | 第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