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中国古代瓷枕的文化特性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9-10页 |
·发展趋势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2 瓷枕概述 | 第11-14页 |
·枕的起源 | 第11-12页 |
·枕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·瓷枕的发展变迁 | 第13页 |
·瓷枕的生产工艺 | 第13-14页 |
3 神祇文化的精神体现 | 第14-19页 |
·辟邪驱鬼的镇宅作用 | 第14-16页 |
·食鬼除害的虎形枕 | 第14页 |
·驱妖镇邪的狮形枕 | 第14-15页 |
·驱灾避害的龙形枕 | 第15-16页 |
·厚葬习俗的精神体现 | 第16-19页 |
·厚葬习俗中的“枕”的出现 | 第16-17页 |
·瓷枕作为随葬品的特点 | 第17页 |
·瓷枕作为明器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4 修身养性的意志提炼 | 第19-26页 |
·居安虑倾的警示作用 | 第19-20页 |
·关于警枕的文化起源 | 第19-20页 |
·瓷质警枕的文化特点 | 第20页 |
·情操品德的励志作用 | 第20-23页 |
·“忍”字纹枕 | 第20-21页 |
·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语录枕 | 第21-22页 |
·“道德清净”枕 | 第22-23页 |
·付诸情感的寄托作用 | 第23-26页 |
·关于“人生情怀”的诗词 | 第23页 |
·关于“爱情”的诗词 | 第23-24页 |
·关于“自然风景”的诗词 | 第24-26页 |
5 传统礼仪的大众教化 | 第26-40页 |
·婚嫁的礼数 | 第26-28页 |
·聘礼的寓意 | 第26页 |
·陪嫁的祝愿 | 第26-28页 |
·祈福的引导 | 第28-33页 |
·祈求喜事多临 | 第28-29页 |
·祝福健康长寿 | 第29-30页 |
·祝福婚姻美满 | 第30-31页 |
·祈盼生活富裕 | 第31-32页 |
·期望国家安定 | 第32-33页 |
·风物的隐喻 | 第33-36页 |
·荣华富贵的牡丹纹枕 | 第33-34页 |
·孤傲高尚的菊花纹枕 | 第34页 |
·坚韧高雅的梅花纹枕 | 第34-35页 |
·清雅圣洁的莲花纹枕 | 第35页 |
·直节虚心的墨竹纹枕 | 第35-36页 |
·文艺的传播 | 第36-40页 |
·民俗生活文化 | 第36-37页 |
·民间寓言故事 | 第37页 |
·历史神话故事 | 第37-38页 |
·戏曲杂剧艺术 | 第38-40页 |
6 结论 | 第40-42页 |
·实用性是瓷枕产生的物质文化基础 | 第40页 |
·艺术性是瓷枕产生的精神文化象征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
附录: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| 第44-45页 |
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| 第45-47页 |
附件 | 第47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