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矿井下黑匣子的设计与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监测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概述 | 第11-13页 |
| ·井下监测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| 第13-16页 |
| ·国外煤矿监测系统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煤矿监测系统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·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不足 | 第15-16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·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| ·煤矿井下黑匣子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黑匣子监测系统设计 | 第19-39页 |
| ·系统功能概述 | 第19页 |
| ·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| 第19-20页 |
| ·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| 第20-32页 |
| ·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| 第20-23页 |
| ·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| 第23-27页 |
| ·本安电路的设计原则 | 第27-28页 |
| ·系统微处理器的选型 | 第28-29页 |
| ·传感器的选型 | 第29-32页 |
| 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| 第32-37页 |
| ·主程序的设计 | 第33页 |
| ·充放电控制程序设计 | 第33-34页 |
| ·信号采集系统的采集程序设计 | 第34-35页 |
| ·定时器接收终端服务子程序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参数设置子程序 | 第36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第三章 煤矿井下黑匣子监测系统建模与仿真 | 第39-51页 |
| 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| 第39-42页 |
| 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念 | 第39页 |
| 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 | 第39-40页 |
| 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| 第40-42页 |
| ·黑匣子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型 | 第42-46页 |
| ·数据级融合的实现 | 第43-45页 |
| ·决策级多数据融合的实现 | 第45-46页 |
| ·中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仿真 | 第46-47页 |
| ·采集电路的失真性仿真研究 | 第47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四章 黑匣子外壳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 | 第51-65页 |
| ·黑匣子壳体的功能 | 第51页 |
| ·黑匣子壳体的设计 | 第51-53页 |
| ·接线腔结构设计 | 第52页 |
| ·黑匣子壳体主腔结构设计 | 第52-53页 |
| ·壳体主腔门设计 | 第53页 |
| ·黑匣子壳体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3-63页 |
| ·静力学分析 | 第53-56页 |
| ·动力学分析 | 第56-62页 |
| ·模态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| 第五章 试验研究 | 第65-75页 |
| ·黑匣子壳体的性能试验 | 第65-69页 |
| ·壳体水压试验 | 第66-67页 |
| ·电气性能试验 | 第67页 |
| ·本安性能试验 | 第67-69页 |
| ·监测系统的性能试验 | 第69-73页 |
| ·搭建试验台 | 第69页 |
| ·试验参数测定 | 第69-73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73-7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| ·展望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3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