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网络游戏现状及问题对策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三、研究的意义与贡献 | 第13-14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网络游戏发展概览 | 第15-32页 |
一、网络游戏的概念界定 | 第15页 |
二、网络游戏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三、网络游戏兴起的原因 | 第16-20页 |
(一)游戏是人类的本能 | 第16-17页 |
(二)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| 第17-18页 |
(三)受众的审美需求 | 第18页 |
(四)市场的强力推动 | 第18-19页 |
(五)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| 第19-20页 |
四、网络游戏呈现的美学特征 | 第20-26页 |
(一)沉浸式的审美娱乐体验 | 第20-21页 |
(二)虚拟的游戏时空 | 第21-22页 |
(三)高度的交互性与自由性 | 第22-24页 |
(四)网络游戏的开放性 | 第24-26页 |
五、国产网络游戏发展现状 | 第26-32页 |
(一)国内网络游戏市场格局形成 | 第26-27页 |
(二)国产网络游戏呈现出的文化特色 | 第27-32页 |
第二章 国产网络游戏存在的问题 | 第32-64页 |
一、国产网络游戏中被动的游戏受众 | 第32-44页 |
(一)商业化利益下游戏者的审美体验 | 第32-37页 |
(二)“认知失调”状态下的受众审美心理的缺失 | 第37-40页 |
(三)网络游戏中迷失的少年 | 第40-44页 |
二、作为传播者的游戏商 | 第44-56页 |
(一)国产网络游戏审美功能的弱化 | 第44-50页 |
(二)网络文化的粗俗化 | 第50-56页 |
三、网络——网络游戏必备的传播媒介 | 第56-59页 |
(一)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 | 第56页 |
(二)国内网络的传输现状 | 第56-59页 |
四、国产网络游戏传播中的信息反馈 | 第59-64页 |
(一)网络游戏中的霸王条款 | 第59-60页 |
(二)传播过程中的防治脱节 | 第60-61页 |
(三)网络游戏中的“网络暴民” | 第61-64页 |
第三章 国产网络游戏发展对策研究 | 第64-83页 |
一、尊重网络游戏者的主体地位 | 第64-73页 |
(一)注重提高网络游戏的声画制作质量 | 第64-66页 |
(二)加强青少年网络游戏教育 | 第66-71页 |
(三)加强免费运营模式的优惠力度 | 第71-72页 |
(四)防范网络游戏欺诈 | 第72-73页 |
二、提高网络游戏的文化质量和美学内涵 | 第73-80页 |
(一)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网络游戏 | 第73-74页 |
(二)严格区分暴力与暴力美学 | 第74-77页 |
(三)注重国产网络游戏的自主研发 | 第77-78页 |
(四)充分行使“把关人”的把关权 | 第78-80页 |
三、改善互联网服务质量推进三网融合 | 第80-81页 |
四、拓宽信息反馈渠道取缔霸王条款 | 第81-83页 |
结束语 | 第83-85页 |
注释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