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我国劳动争议“先裁后审”处理机制的思考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我国现行“先裁后审”处理机制的背景分析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述 | 第11-13页 |
一、 劳动争议 | 第11页 |
二、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立法背景分析 | 第13-17页 |
一、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| 第13-14页 |
二、 立法背景分析 | 第14-17页 |
第二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情况的统计分析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全国及部分地区劳动争议案件统计情况 | 第17-23页 |
一、 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情况统计 | 第17-19页 |
二、 上海市劳动争议案件情况统计 | 第19-20页 |
三、 广州市劳动争议案件情况统计 | 第20-23页 |
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 | 第23-24页 |
一、 劳动争议数量和涉及的劳动者人数不断上升 | 第23页 |
二、 集体劳动争议是目前我国劳动争议的主要形式 | 第23页 |
三、 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比较集中 | 第23-24页 |
四、 劳资双方对抗性增强,案件处理难度增大 | 第24页 |
五、 劳动者的申诉率和胜诉率高于用人单位 | 第24页 |
第三章 对现行“先裁后审”处理机制的评析 | 第24-30页 |
第一节 现行“先裁后审”处理机制的优点 | 第25-27页 |
一、 规定了更大范围的属于劳动争议的事项 | 第25页 |
二、 实行有限的“一裁终局” | 第25-26页 |
三、 修改了仲裁时效 | 第26-27页 |
四、 在费用上减少了劳动者的负担 | 第27页 |
第二节 现行“先裁后审”处理机制的缺点 | 第27-30页 |
一、 很难达到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目的 | 第27页 |
二、 违背了“仲裁自愿”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三、 仲裁机构和法院在适用法律上存在分歧 | 第28-29页 |
四、 造成司法资源浪费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其他地区和国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启示 | 第30-35页 |
第一节 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况 | 第30-34页 |
一、 香港地区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| 第30-31页 |
二、 法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| 第31-33页 |
三、 美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以上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总结与启示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劳动争议裁审体制改革设想 | 第35-46页 |
第一节 各种模式构建及评析 | 第36-40页 |
一、 学界关于裁审模式的构建及简析 | 第36-39页 |
二、 实务界的态度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裁审体制改革 | 第40-46页 |
一、 价值追求 | 第40-41页 |
二、 “裁审自择,或裁或审,各自终局”模式设计 | 第41-43页 |
三、 建立专门的劳动审判庭 | 第43-45页 |
四、 完善劳动仲裁制度 | 第45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