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5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0-2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提出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| 第21-25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22-25页 |
2 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 | 第25-40页 |
·产业共生理论的研究脉络 | 第25-28页 |
·产业共生理论的确立 | 第25-26页 |
·产业共生理论的横向拓展 | 第26-27页 |
·产业共生理论的纵向延伸 | 第27-28页 |
·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演进 | 第28-34页 |
·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 | 第28-29页 |
·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 | 第29-33页 |
·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共生理论的融合 | 第33-34页 |
·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 | 第34-38页 |
·区域组织、企业组织向网络组织的演进 | 第34-37页 |
·产业集群范式与循环经济范式的耦合 | 第37-38页 |
·产业集群生态效应的辐射 | 第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40页 |
·已有研究总结 | 第38-39页 |
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3 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| 第40-55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界定 | 第40-42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概念界定 | 第40-41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范围界定 | 第41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范围界定 | 第41-42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运作载体 | 第42-43页 |
·运作载体的结构特征 | 第42-43页 |
·运作载体的功能特征 | 第43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运作基础 | 第43-45页 |
·产业集群竞争力 | 第44页 |
·产业集群内相关机构的孵化 | 第44-45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| 第45-50页 |
·主导产业的生态化 | 第45-46页 |
·以产业集群为中心的生态效应的辐射 | 第46-48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总体框架 | 第48-50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案例分析—以山东新汶产业集群为例 | 第50-54页 |
·新汶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| 第50页 |
·新汶产业集群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运作基础 | 第50-51页 |
·新汶产业集群的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 | 第51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4 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路径 | 第55-89页 |
·理论框架 | 第55-71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行为表征 | 第55-59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因素 | 第59-65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形成路径的理论模型 | 第65-71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71-73页 |
·测量工具 | 第71页 |
·数据收集与样本概况 | 第71-73页 |
·分析方法与工具 | 第73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73-78页 |
·预试性测试 | 第73-74页 |
·量表修正与正式量表生成 | 第74-75页 |
·正式测试 | 第75-78页 |
·研究假设与模型检验 | 第78-83页 |
·路径模型检验 | 第78-81页 |
·企业基本状况的差异分析 | 第81-83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83-87页 |
·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| 第83-85页 |
·主要异常结果讨论 | 第85-86页 |
·管理启示 | 第86-87页 |
·小结 | 第87-89页 |
5 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治理结构 | 第89-113页 |
·相关文献回顾 | 第89-91页 |
·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研究 | 第89-90页 |
·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研究 | 第90-91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| 第91-92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治理的内涵 | 第91-92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治理的特征 | 第92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治理结构和共治模型 | 第92-94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治理结构 | 第92-93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共治模型 | 第93-94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各主体治理机制分析 | 第94-112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治理框架 | 第94-95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治理机制 | 第95-108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政府治理机制 | 第108-109页 |
·集成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 | 第109-112页 |
·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结论 | 第113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30页 |
附录A | 第130-14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45-146页 |
致谢 | 第146-1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47-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