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4页 |
1 拮抗细菌种类及其在土传性病害中的应用 | 第9-12页 |
·拮抗细菌种类及在生物防治中的优势 | 第10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2 拮抗细菌对土传性病害的抑菌机理 | 第12-15页 |
·拮抗作用 | 第12页 |
·竞争 | 第12页 |
·溶菌作用 | 第12-13页 |
·诱导抗性 | 第13-15页 |
3 拮抗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 | 第15-17页 |
·芽胞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 | 第15-17页 |
·假单胞菌产生的拮抗物质 | 第17页 |
4 抑菌蛋白的粗提、纯化技术及纯化方案的选择 | 第17-22页 |
·抑菌蛋白的粗提 | 第18-19页 |
·抑菌蛋白的纯化 | 第19-21页 |
·抑菌蛋白纯化方案的优化 | 第21-22页 |
5 生防细菌在实际中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·影响生物防治效果的一些重要因素 | 第22页 |
·生防细菌的遗传改良 | 第22-23页 |
·问题及展望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拮抗细菌A57、A178 分类地位的鉴定 | 第24-3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24页 |
·菌体形态观察和染色反应 | 第24页 |
·生理生化测定 | 第24-26页 |
·16SrDNA 的分子序列同源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3页 |
·A57 的鉴定结果 | 第27-29页 |
·A178 的鉴定结果 | 第29-33页 |
3 讨论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芽孢杆菌A57、A178 抑菌机理的显微镜观测 | 第35-4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35-36页 |
·拮抗细菌的抑菌作用测定 | 第36页 |
·拮抗细菌无细胞滤液的制备及拮抗活性测定 | 第36页 |
·拮抗细菌抑菌机理的显微镜观测 | 第36-3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·对峙培养中的拮抗细菌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| 第37页 |
·拮抗细菌无细胞滤液的拮抗活性 | 第37-38页 |
·拮抗机理的显微镜观测 | 第38-41页 |
·对分生孢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 讨论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拮抗细菌拮抗物质活性的最佳发酵条件及拮抗粗提蛋白的研究 | 第44-59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8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44-45页 |
·拮抗细菌A57 、A178 无细胞滤液拮抗活性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 | 第45-46页 |
·拮抗细菌A57、A178 拮抗粗提蛋白的分离与拮抗活性测定 | 第46页 |
·拮抗粗提蛋白的理化性质 | 第46-48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48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6页 |
·A57 无细胞滤液拮抗活性的液体发酵条件 | 第48-49页 |
·A178 拮抗细菌无细胞滤液的液体发酵条件 | 第49-52页 |
·A57、 A178 拮抗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| 第52-53页 |
·A57、A178 粗提蛋白的理化性质 | 第53-55页 |
·拮抗细菌A57、A178 突变体的筛选 | 第55-56页 |
3 讨论 | 第56-59页 |
·拮抗活性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 | 第56-57页 |
·拮抗蛋白的理化性质 | 第57-58页 |
·拮抗细菌的抗生素的筛选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拮抗细菌的防病、促生作用 | 第59-6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1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59页 |
·不同稀释度无细胞菌滤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| 第59页 |
·拮抗细菌防治病原真菌的营养钵实验 | 第59-60页 |
·无细胞滤液的促生作用 | 第60-6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6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6页 |
·不同稀释度去菌滤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| 第61-62页 |
·拮抗细菌A57、 A178 防治棉花病原真菌的营养钵实验 | 第62-64页 |
·无细胞滤液的促生作用 | 第64-65页 |
·幼苗浸提液拮抗活性的研究 | 第65-66页 |
3 讨论 | 第66-6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8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