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页 |
一、法官释明权的法理分析 | 第8-17页 |
(一) 释明权的内涵和性质 | 第8-10页 |
(二) 释明权的种类和行使方式 | 第10-11页 |
(三) 释明权的范围 | 第11-13页 |
(四) 释明权和辩论主义的关系 | 第13-17页 |
二、法官释明权的历史沿革及立法实践 | 第17-24页 |
(一) 释明权制度产生的背景 | 第17-18页 |
(二) 两大法系国家释明权的立法沿革 | 第18-23页 |
(三) 国外释明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3-24页 |
三、我国释明权制度运作现状剖析 | 第24-29页 |
(一) 我国释明权制度运作现状 | 第24-26页 |
(二) 完善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 | 第26-29页 |
四、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的构想 | 第29-44页 |
(一) 我国法官释明权的性质及立法模式 | 第29-31页 |
(二)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范围 | 第31-35页 |
(三)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方式 | 第35-36页 |
(四)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阶段 | 第36-39页 |
(五) 释明权行使的限度 | 第39-41页 |
(六) 不当释明的救济 | 第41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