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项目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7页 |
·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5-23页 |
·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| 第15-18页 |
·项目环境下知识转移相关研究 | 第18-21页 |
·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21-23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 | 第23页 |
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论文研究的方法、内容框架和创新点 | 第24-27页 |
·论文研究的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框架 | 第25-26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建设项目知识转移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7-36页 |
·知识与知识转移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知识的定义与分类 | 第27-28页 |
·知识转移的定义 | 第28页 |
·耗散结构理论 | 第28-32页 |
·耗散结构的概念 | 第28-30页 |
·建设项目的耗散结构 | 第30-31页 |
·耗散结构与建设项目知识转移 | 第31-32页 |
·交易成本理论 | 第32-36页 |
·交易与交易成本 | 第32-33页 |
·知识交易成本的内涵 | 第33-34页 |
·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建设项目知识转移的必要性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建设项目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| 第36-47页 |
·建设项目知识构成 | 第36-37页 |
·建设项目知识转移过程框架 | 第37-38页 |
·建设项目知识多维度转移过程分析 | 第38-47页 |
·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项目各阶段间知识转移过程 | 第38-41页 |
·基于网络结构视角的项目参与方间知识转移过程 | 第41-43页 |
·基于过程视角的组织内不同层次间知识转移过程 | 第43-44页 |
·基于项目关联视角的多项目间知识转移过程 | 第44-47页 |
第四章 建设项目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及假设 | 第47-56页 |
·建设项目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变量分析 | 第47-53页 |
·各参与方之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变量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组织内不同层次之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变量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不同项目之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变量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概念模型及假设 | 第53-56页 |
·P-P 转移概念模型及假设 | 第53-54页 |
·I-P-O 转移概念模型及假设 | 第54-55页 |
·PT-PT 转移概念模型及假设 | 第55-56页 |
第五章 建设项目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| 第56-89页 |
·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56-61页 |
·SEM 概述 | 第56-57页 |
·SEM 数学模型 | 第57-59页 |
·SEM 分析步骤 | 第59页 |
·软件选择 | 第59-61页 |
·问卷(量表)设计 | 第61-65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61页 |
·调查对象 | 第61页 |
·问卷编制流程 | 第61-62页 |
·问卷构建 | 第62-65页 |
·实证模型 | 第65-70页 |
·P-P 转移模型 | 第65-66页 |
·I-P-O 转移模型 | 第66-68页 |
·PT-PT 转移模型 | 第68-70页 |
·模型分析 | 第70-8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70-75页 |
·样本结构分析 | 第70-72页 |
·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72-75页 |
·模型拟合及评价 | 第75-81页 |
·P-P 转移模型拟合及评价 | 第75-78页 |
·I-P-O 转移模型拟合及评价 | 第78-79页 |
·PT-PT 转移模型拟合及评价 | 第79-81页 |
·假设检验汇总及结果讨论 | 第81-85页 |
·假设检验汇总 | 第81-83页 |
·影响因子作用分析 | 第83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83-85页 |
·促进建设项目知识转移的策略分析 | 第85-89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89-92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89-90页 |
·本文不足及研究展望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8页 |
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| 第98-99页 |
附录 建设项目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| 第99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