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法律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我国融资融券试点阶段主要问题 | 第13-16页 |
第一节 融资融券市场方面出现的问题 | 第14-15页 |
一、融资融券交易规模较小 | 第14页 |
二、融资融券可能增加登记结算公司运营风险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融资融券制度方面出现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一、法律规定过于宽泛 | 第15页 |
二、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 | 第15-16页 |
三、强制平仓问题细节不够具体易引起争议 | 第16页 |
四、融资融券中让与担保与我国法律有不适应之处 | 第16页 |
第二章 融资融券基本理论 | 第16-20页 |
第一节 融资融券基本内涵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 | 第17-20页 |
一、积极的功能 | 第17-19页 |
二、消极的风险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融资融券法律关系分析 | 第20-25页 |
第一节 融资融券交易主客体 | 第20-21页 |
一、融资融券交易中的主体 | 第20-21页 |
二、融资融券交易中的客体 | 第21页 |
第二节 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分析 | 第21-25页 |
一、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借贷关系 | 第21-22页 |
二、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委托关系 | 第22页 |
三、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担保法律关系 | 第22-25页 |
第四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分析 | 第25-30页 |
第一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分析 | 第25-27页 |
一、美国市场化授信模式特征 | 第25页 |
二、日本单轨集中制授信模式特征 | 第25-26页 |
三、我国台湾地区双轨制授信模式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现状分析 | 第27-30页 |
一、我国可能选择单轨集中制授信模式 | 第27页 |
二、我国目前融资融券制度 | 第27-30页 |
第五章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完善 | 第30-36页 |
第一节 组织机构方面的完善建议 | 第30-31页 |
一、尽快成立转融通机构 | 第30-31页 |
二、改进登记结算公司的承载能力 | 第31页 |
第二节 规则制度方面的完善建议 | 第31-33页 |
一、出台专门的融资融券管理条例 | 第31-32页 |
二、解决让与担保与我国目前融资融券交易不适应之处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加强市场监管 | 第33-36页 |
一、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| 第34页 |
二、赋予证交所融资融券一线监管的权利 | 第34-35页 |
三、强化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作用 | 第35页 |
四、加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风险控制 | 第35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后记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