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置A~2/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| ·城市污水的基本污染指标及处理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·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 | 第14-17页 |
| ·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 | 第14-16页 |
| ·本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| 第16-17页 |
| ·国内外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国外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现状 | 第17页 |
| ·国内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主要工作 | 第18-20页 |
| 第2章 监控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| 第20-36页 |
| ·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| 第20-21页 |
| ·中央控制室(管理级)配置 | 第21-22页 |
| ·下位机子站配置 | 第22-26页 |
| ·PLC模块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| ·过程仪表的选择 | 第23-26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及子站系统设计 | 第26-33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| 第26-27页 |
| ·粗格栅子站(PLC1)的硬件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细格栅子站(PLC2)的硬件设计 | 第28-29页 |
| ·生化池子站(PLC3)的硬件设计 | 第29-31页 |
| ·加氯间子站(PLC4)的硬件设计 | 第31-32页 |
| ·脱水机子站(PLC5)的硬件设计 | 第32-33页 |
| ·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第3章 监控系统下位机程序开发 | 第36-48页 |
| ·编程的总体原则 | 第36-38页 |
| ·CoDeSys | 第36页 |
| ·编程的总体原则 | 第36-38页 |
| ·粗格栅(PLC1)站的程序的实现 | 第38-40页 |
| ·本站自动控制流程要求 | 第38-39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编程 | 第39-40页 |
| ·细格栅(PLC2)站的程序的实现 | 第40-42页 |
| ·本站自动控制流程要求 | 第40-42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编程 | 第42页 |
| ·生化池(PLC3)站的程序的实现 | 第42-45页 |
| ·本站自动控制流程要求 | 第42-45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编程 | 第45页 |
| ·加氯间(PLC4)站的程序的实现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站自动控制流程要求 | 第45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编程 | 第45-46页 |
| ·脱水间(PLC5)站的程序的实现 | 第46页 |
| ·本站自动控制流程要求 | 第46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编程 | 第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第4章 基于WinCC的上位机人机界面的开发 | 第48-74页 |
| ·上位机组态软件的选用 | 第48-49页 |
| ·上位机监控画面的总体要求及组成 | 第49-50页 |
| ·用户登录及管理界面 | 第50-51页 |
| ·用户管理 | 第50-51页 |
| ·用户登录进入监控 | 第51页 |
| ·工艺流程界面 | 第51-57页 |
| ·画面切换功能 | 第52-53页 |
| ·各子站单元界面 | 第53-56页 |
| ·全场自控参数设置 | 第56-57页 |
| ·实时状态界面 | 第57-59页 |
| ·设备状态显示功能 | 第58页 |
| ·控制按钮操作功能 | 第58页 |
| ·模拟量显示功能 | 第58-59页 |
| ·历史状态界面 | 第59-61页 |
| ·参数设置界面 | 第61-64页 |
| ·粗格栅单元工艺参数设置 | 第61-62页 |
| ·细格栅单元工艺参数设置 | 第62页 |
| ·变频泵组工艺参数设置 | 第62-63页 |
| ·生化池单元工艺参数设置 | 第63-64页 |
| ·模拟量曲线界面 | 第64-68页 |
| ·提升泵电流及集水池液位曲线 | 第64-65页 |
| ·风机电流及生化池溶解氧曲线 | 第65-66页 |
| ·流量计瞬时流量曲线 | 第66-67页 |
| ·进出水水质曲线 | 第67-68页 |
| ·生产报表查看界面 | 第68-71页 |
| ·报表内容主界面 | 第68页 |
| ·报表切换功能 | 第68-69页 |
| ·报表查询功能 | 第69-71页 |
| ·报警及操作提示查询界面 | 第71-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| ·总结 | 第74页 |
| ·前景展望 | 第74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80页 |
| 附录1:图表目录 | 第80-82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