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税法论文

出口退税管理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导言第11-13页
第一章 出口退税管理的风险防范理论第13-19页
 第一节 出口退税管理风险第13-17页
  一、出口退税及其税法理论依据第13-15页
  二、出口退税管理目标第15-16页
  三、出口退税管理风险的法律分析第16-17页
 第二节 出口退税管理风险防范第17-19页
  一、出口退税管理风险防范的概念第17页
  二、出口退税管理风险防范的理论依据第17-19页
第二章 我国出口退税管理现状第19-23页
 第一节 我国的出口退税管理制度第19-22页
  一、出口退税政策及历史沿革第19-21页
  二、出口退税管理制度第21-22页
  三、与出口退税相关的货物出口各环节规定第22页
 第二节 我国的出口退税管理体制第22-23页
  一、部分征、退合一的管理体制第23页
  二、征、退分离的管理体制第23页
第三章 出口退税管理的主要风险第23-29页
 第一节 出口骗税风险第23-25页
  一、采取虚假进货发票申报退税的风险第23-24页
  二、采取虚报出口的方法进行骗税的风险第24页
  三、利用谎报货物或价值的方法进行骗税的风险第24-25页
 第二节 失职渎职风险第25-27页
  一、未完全履行法定审核义务的风险第25-26页
  二、未履行法定函调义务的风险第26页
  三、未完全履行法定单证检查义务的风险第26-27页
  四、未准确履行法定评估义务的风险第27页
 第三节 侵害纳税人出口退税权的风险第27-28页
  一、延迟退税的风险第27-28页
  二、退税额不合理减少的风险第28页
 第四节 妨害增值税税收征收的风险第28-29页
  一、少征内销环节增值税第29页
  二、延迟征收内销环节增值税第29页
第四章 出口退税管理风险的成因第29-36页
 第一节 制度规范方面的原因第29-32页
  一、退税管理规范总体位阶不高第29-30页
  二、退税管理各类规范缺乏系统性第30-31页
  三、退税管理规范可操作性较差第31-32页
 第二节 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第32-33页
  一、缺乏跨部门整体管理造成权责不明第32页
  二、征退不能有效衔接造成管理漏洞第32-33页
  三、审核和检查不分岗造成检查缺位第33页
 第三节 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原因第33-35页
  一、跨部门信息传递不畅第33-34页
  二、征、退税信息整合不够第34页
  三、信息疑点设置不合理第34-35页
  四、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第35页
 第四节 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第35-36页
  一、缺乏对出口退税管理的大局意识第35页
  二、进出口相关的业务知识不足第35-36页
  三、对骗税新手段缺乏了解第36页
第五章 发达国家出口退税管理风险防范的借鉴第36-39页
 第一节 发达国家退税管理的体制和模式第36-37页
  一、英国的出口退税管理体制和模式第36页
  二、韩国的出口退税管理体制和模式第36-37页
 第二节 发达国家出口退税管理的手段第37-38页
  一、英国的出口退税管理手段第37页
  二、德国的出口退税管理手段第37-38页
  第三节 借鉴与启示第38-39页
  一、对我国出口退税管理体制的启示第38页
  二、对我国出口退税管理模式的启示第38页
  三、对我国出口退税管理手段的启示第38-39页
第六章 我国出口退税管理风险防范第39-45页
 第一节 完善出口退税管理法规第39-40页
  一、制定较高位阶管理法规规范退税管理行为第39页
  二、整合出口退税管理规范明晰出口退税管理依第39-40页
  三、更新出口退税管理规定贴合退税管理实际第40页
 第二节 规范出口退税管理体制第40-42页
  一、明确各方权责第40-41页
  二、力促征退衔接第41-42页
  三、保证审查分离第42页
 第三节 搭建信息化审核评估平台第42-44页
  一、进一步完善外部数据交换第42页
  二、进一步开展内部数据整合第42-43页
  三、及时更新疑点口径第43页
  四、深化数据分析利用第43-44页
 第四节 切实强化执法能力建设第44-45页
  一、建立退税执法责任落实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第44页
  二、建立退税相关知识培训制度拓展专业知识第44页
  三、 建立出口骗税案件通报制度提升职业敏感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7-48页
后记第48-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信用卡持卡人的权益保护问题
下一篇:专利池反垄断法律规制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