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农副业论文

稻草秸秆降解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及发酵新工艺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8页
第1章 绪论第18-41页
   ·生物燃料酒精研究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 ·生物质能研究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燃料酒精研究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的主要步骤第20-21页
   ·秸秆类纤维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第21-31页
     ·秸秆类纤维素的利用方式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稻草秸秆的结构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稻草秸秆的预处理方式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第24-28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第28-31页
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第31-38页
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第31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特点第31-33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选育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影响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因素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第35-37页
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素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对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产生影响的机理研究第37-38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8-41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39-41页
第2章 实验材料、方法与设计第41-55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42页
     ·实验用培养基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稻草原料及菌种来源第43-44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44-48页
     ·稻草降解菌的筛选方法第44页
     ·稻草降解菌的诱变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菌种鉴定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及结构分析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·实验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形态观察法第48页
     ·细胞生长情况测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酶活测定方法第49页
     ·气相色谱分析稻草秸秆水解液中还原糖组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Cel7A 酶的稳定性分析第50页
     ·其它各指标分析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·实验设计第51-55页
     ·稻草秸秆的预处理条件优化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稻草降解菌降解稻草秸秆实验第52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优化稻草秸秆的水解条件第52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实验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优化生物表面活性剂产剂性能第53页
     ·两阶段共水解新工艺实验设计第53-55页
第3章 稻草降解菌的筛选及诱变选育第55-74页
   ·稻草降解菌的筛选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初筛结果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复筛结果第56页
   ·ZM-4 的鉴定第56-57页
   ·ZM-4 降解稻草秸秆最优水解条件的研究第57-63页
     ·最优碳源的确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最优氮源的确定第58-60页
     ·最优温度的确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最优初始pH 值的确定第61-63页
   ·ZM-4 的生长及产还原糖情况第63-65页
     ·ZM-4 的生长曲线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培养时间对ZM-4 产糖情况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·稻草降解菌的诱变选育第65-69页
     ·紫外线最佳照射时间的选择第65页
     ·硫酸二乙酯(DES)最佳处理时间的选择第65-67页
     ·高效稻草降解菌突变株的初筛第67-68页
     ·高效稻草降解菌突变株的复筛第68-69页
   ·ZM4-F3 产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分析第69页
   ·ZM4-F3 与ZM-4 降解稻草对照实验第69-72页
     ·ZM4-F3 与ZM-4 产还原糖量对比第69-70页
     ·ZM4-F3 与ZM-4 的纤维素降解率对比第70-71页
     ·ZM4-F3 与ZM-4 的稻草降解率对比第71-72页
   ·ZM4-F3 产酶稳定性分析第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4章 诱变株里氏木霉ZM4-F3 降解稻草的研究第74-88页
   ·稻草秸秆碱法预处理条件的优化第74-77页
     ·氢氧化钠浓度的选择第74-75页
     ·预处理温度的选择第75-76页
     ·预处理时间的选择第76-77页
   ·预处理前后稻草秸秆的成分及形貌变化第77-79页
     ·预处理前后稻草秸秆化学成分的比较第77-78页
     ·预处理前后稻草秸秆的形貌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·正交实验优化ZM4-F3 水解稻草秸秆的条件第79-81页
   ·气相色谱测定稻草秸秆水解产物中还原糖组分第81-84页
     ·葡萄糖及木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81-82页
     ·稻草秸秆水解产物中还原糖组分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·最优条件下稻草秸秆水解后的滤纸酶活及降解率第84-85页
     ·最优条件下稻草秸秆水解后的滤纸酶活第84页
     ·最优条件下稻草秸秆水解后的降解率第84-85页
   ·稻草秸秆降解前后的形貌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6-88页
第5章 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剂性能研究第88-104页
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第88-90页
     ·初筛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复筛第89-90页
   ·BSZ-07 的鉴定第90-94页
     ·生理生化鉴定第90-91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(SEM)鉴定第91页
     ·16SrDNA 鉴定第91-94页
     ·鉴定结果第94页
   ·铜绿假单胞菌BSZ-07 最优产剂条件的研究第94-95页
   ·BSZ-07 的生长及产剂性能第95-97页
     ·BSZ-07 的生长曲线第95-96页
     ·BSZ-07 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第96页
     ·BSZ-07 发酵液的乳化稳定性第96-97页
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及结构分析第97-101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第97-98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FTIR 分析第98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NMR 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元素分析第101页
   ·鼠李糖脂的生产第101-10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2-104页
第6章 鼠李糖脂的在线生产添加对稻草秸秆降解的增效作用及机制探讨第104-117页
   ·鼠李糖脂在线生产添加的最优条件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·最优温度的选择第105页
     ·最优pH 值的选择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最优接种量比例的选择第106-107页
   ·两阶段共水解新工艺的产糖量及稻草降解率分析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两阶段共水解新工艺的还原糖产量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两阶段共水解新工艺的稻草降解率第108-109页
   ·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稻草秸秆降解增效的影响比较第109-110页
   ·鼠李糖脂对稻草秸秆降解增效的机制探讨第110-115页
     ·鼠李糖脂对纤维素酶酶系的影响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鼠李糖脂对 Cel7A 酶稳定性的影响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鼠李糖脂对纤维素及菌体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·鼠李糖脂对不同木质素含量的木质纤维素水解的影响第114-11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5-117页
结论第117-120页
参考文献第120-13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1-132页
申请专利情况第132-134页
致谢第134-135页
个人简历第135页

论文共13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耐冷苯胺降解菌的特性及其对苯胺废水处理的强化作用
下一篇: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处理低有机质剩余污泥效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