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米材料在压电免疫传感中的应用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·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| 第11-13页 |
·蛋白质芯片的特点 | 第11页 |
·蛋白质芯片的应用 | 第11-13页 |
·纳米技术及纳米粒子的性质 | 第13-14页 |
·纳米技术概述 | 第13-14页 |
·纳米粒子的一些性质 | 第14页 |
·基于纳米粒子的免疫检测类型 | 第14-16页 |
·直接法 | 第15页 |
·间接法 | 第15页 |
·双抗体夹心法 | 第15-16页 |
·生物素-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法 | 第16页 |
·基于纳米粒子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| 第16-22页 |
·光学检测 | 第16-20页 |
·电学检测 | 第20-21页 |
·质量检测 | 第21-22页 |
·课题意义和目标 | 第22-24页 |
2 压电生物传感实时分析仪的构建 | 第24-31页 |
·引言 | 第24页 |
·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6页 |
·液相压电传感器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仪器原理 | 第27页 |
·仪器硬件设计 | 第27-29页 |
·仪器软件设计 | 第29-31页 |
3 压电传感实时响应特性 | 第31-41页 |
·引言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3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0页 |
·体系pH 对SA 吸附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SA 吸附特征 | 第34-35页 |
·BT 吸附特征 | 第35-36页 |
·SA 包被时间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·SA 包被浓度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SA-BT 结合反应时间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·SA-BT 的结合反应 | 第39-40页 |
·结论 | 第40-41页 |
4 免疫纳米探针的制备及表征 | 第41-52页 |
·引言 | 第41-4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2-45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4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3-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1页 |
·纳米金的制备及蛋白质包被过程 | 第45页 |
·紫外-可见光谱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胶体金与待标记蛋白质用量比例的确定 | 第48-49页 |
·体系pH 对蛋白质包被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·免疫纳米探针的质量检测 | 第51页 |
·结论 | 第51-52页 |
5 免疫纳米探针凝聚反应压电传感分析 | 第52-61页 |
·引言 | 第52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52-53页 |
·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53页 |
·仪器 | 第53页 |
·试剂 | 第5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试剂的配制 | 第53-54页 |
·芯片检测与数据分析 | 第5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0页 |
·pH 值对免疫凝聚反应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离子强度对免疫凝聚反应的影响 | 第56页 |
·免疫凝聚反应的频率响应特征 | 第56-57页 |
·检测时间的确定 | 第57-58页 |
·特异性研究 | 第58-59页 |
·芯片的再生 | 第59-60页 |
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·结论 | 第61页 |
·展望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1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71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