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--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--聚氨酯类(聚氨基甲酸酯类)及塑料论文

丝胶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天然乳胶中的应用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·丝胶蛋白的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·丝胶蛋白的结构组成第10页
     ·丝胶蛋白的性质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丝胶蛋白的回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丝胶蛋白的应用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·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及应用第14-18页
     ·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第14-17页
     ·发展趋势第17-18页
   ·壳聚糖的概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壳聚糖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壳聚糖的应用领域第20-21页
   ·聚合物共混的研究与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发展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共混的方法和目的第22页
   ·天然乳胶制品过敏问题的研究现状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天然乳胶制品过敏问题的提出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导致天然乳胶制品过敏的原因第23页
     ·目前相应的解决措施第23-25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创新点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5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及意义第25-26页
第2章 丝胶接枝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第26-41页
   ·引言第2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26-31页
     ·原料与试剂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与测试设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表征方法与测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制备部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水溶性丝胶粉末的提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水性聚氨酯预聚体(WPU)的合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WPU与丝胶的接枝及共混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表征测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红外光谱测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核磁共振C13谱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热失重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差式扫描量热分析(DSC)第3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1-40页
     ·WPU中NCO/OH(R值)及DMPA用量的选择第31-33页
     ·丝胶用量对接枝产物的影响第33-40页
   ·本章结论第40-41页
第3章 丝胶接枝物在天然乳胶中的改性与应用第41-56页
   ·引言第41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41-46页
     ·原料与试剂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与测试设备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制备部分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天然乳胶硫化胶的制备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丝胶接枝物与天然乳胶的杂凝聚共混第45页
     ·表征测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·Zeta电位测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·乳液粒径测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·透射电镜测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·扫描电镜测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·耐油性测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·力学性能测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·交联密度测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·薄膜的细胞毒性测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·皮肤刺激试验和可溶出蛋白测试第4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6-54页
     ·pH值对共混产物的影响第46-50页
     ·接枝物用量对共混产物的影响第50-54页
   ·本章结论第54-56页
第4章 壳聚糖对天然乳胶制品的改性与应用第56-63页
   ·引言第5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 ·丝胶接枝物和天然乳胶不同比例共混乳液的制备第56页
     ·不同壳聚糖含量的共混薄膜的制备第56-5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7-62页
     ·不同壳聚糖含量的共混膜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天然乳胶/丝胶接枝物/壳聚糖共混薄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天然乳胶/丝胶接枝物/壳聚糖共混薄膜的扫描电镜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·不同壳聚糖含量的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·不同壳聚糖含量的共混薄膜的细胞毒性测试第61-62页
   ·本章结论第62-63页
第5章 结论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附录:作者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氟、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
下一篇:光子晶体弹性胶膜的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