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9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1.3 课题来源以及本论文主要内容 | 第8-9页 |
第二章 需求分析 | 第9-19页 |
2.1 系统概述 | 第9-11页 |
2.2 系统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| 第11-12页 |
2.2.1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| 第11页 |
2.2.2 性能要求 | 第11-12页 |
2.3 面向数据流的系统模型 | 第12-19页 |
2.3.1 系统数据流图 | 第12-16页 |
2.3.2 系统数据字典 | 第16-19页 |
第三章 总体设计 | 第19-35页 |
3.1 系统设计原则 | 第19-20页 |
3.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| 第20-31页 |
3.2.1 体系结构示意图 | 第20-22页 |
3.2.2 数据采集方案及通信方式的确定 | 第22-24页 |
3.2.3 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 | 第24-31页 |
3.3 功能模块的划分 | 第31页 |
3.4 网络设计 | 第31-35页 |
3.4.1 局域网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4.2 远程访问的考虑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| 第35-56页 |
4.1 数据库设计概述 | 第35页 |
4.2 数据库设计目标及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3 概念设计 | 第36-41页 |
4.3.1 局部概念模型 | 第36-40页 |
4.3.2 全局概念模型 | 第40-41页 |
4.4 逻辑设计 | 第41-50页 |
4.4.1 导出关系模式 | 第42-43页 |
4.4.2 关系规范化 | 第43-45页 |
4.4.3 数据完整性设计 | 第45-48页 |
4.4.4 最终得出的概念模式 | 第48-50页 |
4.5 数据统计——数据入库业务规则层的设计 | 第50-52页 |
4.5.1 入库存贮过程 | 第50-51页 |
4.5.2 触发器设计 | 第51-52页 |
4.6 数据库故障恢复设计 | 第52-56页 |
4.6.1 终端机端数据存贮 | 第53页 |
4.6.2 中心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备份 | 第53-56页 |
第五章 通讯协议设计 | 第56-70页 |
5.1 协议体系结构 | 第56-57页 |
5.2 协议概述 | 第57-59页 |
5.3 协议的Petri网描述及验证: | 第59-65页 |
5.3.1 通信协议的Petri描述 | 第60-62页 |
5.3.2 协议的验证 | 第62-65页 |
5.4 帧格式设计 | 第65-70页 |
5.4.1 帧的通用格式 | 第65-67页 |
5.4.2 具体的各种帧类型及其格式设计 | 第67-70页 |
第六章 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 | 第70-89页 |
6.1 数据采集及管理应用程序设计 | 第70-85页 |
6.1.1 数据采集及管理应用程序任务概述 | 第70-71页 |
6.1.2 通信相关问题的处理 | 第71-74页 |
6.1.3 通信组件设计 | 第74-84页 |
6.1.4 用户界面设计 | 第84-85页 |
6.2 Web应用程序设计 | 第85-89页 |
6.2.1 Web应用程序的任务概述 | 第85页 |
6.2.2 身份验证 | 第85-87页 |
6.2.3 使用ActiveX控件实现动态统计图显示 | 第87-89页 |
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评估 | 第89-91页 |
7.1 系统达到的功能目标 | 第89-90页 |
7.2 系统达到的性能目标 | 第90-91页 |
结论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