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戏剧艺术论文--戏剧艺术理论论文--戏剧艺术史论文

论百老汇音乐剧中的舞蹈

论文提要第1-7页
引论—— 本文论题的提出及相关方法第7-16页
 第一节 本文的研究对象第7-8页
 第二节 “音乐剧”的说文解字第8-9页
 第三节 本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第9-11页
 第四节 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第五节 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-16页
上篇: 百老汇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变迁第16-71页
 第一章 音乐剧舞蹈的孩提时代——纯娱乐插舞时代第17-25页
  第一节 舞蹈噱头第17-21页
   一、 舞蹈“插入”地位由来已久第18-20页
   二、 初期美国音乐剧的舞蹈噱头第20-21页
  第二节 舞蹈成为娱乐的年代——“垃圾时代”第21-25页
   一、 芭蕾与现实的脱离和衰落第21-23页
   二、 美国舞蹈娱乐之风的形成第23-25页
 第二章 音乐剧舞蹈的青春期——爵士时代第25-34页
  第一节 20世纪20年代爵士舞风的形成第25-32页
   一、 爵士乐本身就是一种舞曲音乐第25-30页
    1、 爵士舞第27-28页
    2、 踢踏舞第28-29页
    3、 黑人滑稽舞蹈第29-30页
   二、 爵士时代的音乐剧舞蹈第30-32页
    1、 白人爵士舞蹈明星的诞生第30-31页
    2、 爵士、踢踏的炫耀舞风第31页
    3、 黑人音乐剧成为带动舞蹈新风尚的风向标第31-32页
  第二节 精神荒原的战后文明第32-34页
   一、 爵士时代——享乐时代第32-33页
   二、 爵士的本土化角色第33-34页
 第三章 音乐剧舞蹈的青年时代——百老汇芭蕾、现代舞、爵士舞三足鼎立的时代第34-56页
  第一节 音乐剧成长期中舞蹈地位的改变和舞蹈的叙事探索(20世纪30年代——40年代)第34-44页
   一、 巴兰钦的芭蕾给音乐剧注入了活力和生机第35-38页
    1、 “魂系足尖”的叙事初探以及编舞家名分的争得第36-37页
    2、 发展喜剧芭蕾和梦幻芭蕾第37页
    3、 土豆巴兰钦找寻芭蕾土壤第37-38页
   二、 编舞家在百老汇争得一席之地第38-41页
    1、 百老汇音乐剧界的内部力量第39-40页
    2、 舞蹈界内部崛起的势力第40-41页
   三、 百老汇音乐剧受到的社会冲击第41-44页
    1、 在华尔街恐慌中的“联邦戏剧计划”第41-42页
    2、 “小剧院运动”的冲击第42-43页
    3、 电影业的竞争第43-44页
  第二节 音乐剧成熟期百老汇舞蹈创作的中坚力量(20世纪40年代—60年代)第44-56页
   一、 黄金时代缔造者中不容忽视的力量第44-53页
    1、 《俄克拉荷马》和其中的芭蕾叙事舞蹈第45-48页
     *安格尼斯·德·米勒——“用舞蹈来充实音乐剧的第一人”第46-48页
    2、 《西区故事》中的爵士叙事舞蹈第48-50页
     *吉罗姆·罗宾斯——“变幻莫测的天才”第49-50页
    3、 美国音乐剧舞台舞蹈风格的多样第50-53页
     *杰克·科尔——“剧场爵士舞之父”第52-53页
   二、 沉默的“麦田里的守望者”在胜利凯歌中寻找浪漫第53-56页
 第四章 音乐剧舞蹈的壮年时期——多元化、新视听的时代第56-71页
  第一节 双重身份的编导使舞蹈充分发挥特征优势第56-57页
  第二节 音乐剧舞蹈的新宠(60、70-80年代)第57-65页
   一、 “摇滚时代”到来——60年代音乐剧中舞蹈的实验精神第58-60页
   二、 *迈克尔·本尼特——“吉普塞”式的舞蹈家第60-62页
   三、 *鲍伯·福斯——争议最多的编舞家第62-64页
   四、 60年代—80年代:被搞垮的青年第64-65页
  第三节 音乐剧的“舞蹈多媒体”新视听艺术(80、90年代以后)第65-71页
   一、 强化剧场综合效应的音乐剧“舞蹈多媒体”第65-67页
   二、 90年代炙手可热的百老汇舞蹈家舞蹈倾向第67-70页
    1、 *为苏珊·斯多曼疯狂第68-69页
    2、 *萨维恩·格洛弗——当代的弗莱德·阿斯泰尔第69-70页
   三、 网络时代青年人的视觉生存第70-71页
下篇: 百老汇音乐剧主要特征中舞蹈的作用第71-97页
 第一章 娱乐化——解读观众的心理第71-81页
  第一节 创造纯娱乐第71-72页
  第二节 展示形体美第72-74页
  第三节 严肃舞蹈娱乐化第74-81页
   一、 通俗芭蕾舞提升娱乐格调第74-75页
   二、 娱乐左右剧场爵士舞兴衰第75-79页
    1、 剧场爵士舞风格的形成第75-77页
    2、 剧场爵士舞的娱乐更新第77-79页
   三、 现代舞登上娱乐舞台第79-81页
 第二章 喜剧化——美国式的幽默和美国人文精神第81-87页
  第一节 音乐喜剧发展阶段中舞蹈的作用第82-86页
   一、 “杂耍”剧本结构中的歌舞第83-84页
   二、 提供“笑料”的歌舞手法第84页
   三、 歌舞情节化初探第84-85页
   四、 当代音乐喜剧的歌舞情节化范本第85页
   五、 喜剧歌舞在百老汇新型悲剧中的影子第85-86页
  第二节 爵士舞的喜剧特性第86-87页
 第三章 大众化——音乐剧源动力第87-97页
  第一节 音乐剧是后现代社会的大众艺术第87-89页
  第二节 音乐剧和音乐剧舞蹈的商品性第89-93页
   一、 音乐剧始终是一种商品第89-92页
   二、 商业舞蹈不会消失第92-93页
  第三节 音乐剧和音乐剧舞蹈的世俗关怀第93-94页
   一、 音乐剧的发展得益于世俗大众第93页
   二、 音乐剧爵士舞的平民化特色第93-94页
  第四节 迎合大众需求的“舞蹈多媒体”第94-97页
结语第97-99页
附录一: 参考书目第99-102页
 一、 译著书目第99页
 二、 中文著作第99-100页
 三、 杂志类第100页
 四、 外文书目BIBLIOGRAPHY第100-102页
附录二: 音像及网站资料第102-104页
 一、 中英文网站资料第102页
 二、 中英文音像资料第102-104页
附录三: 著名编舞家与音乐剧第104-107页
附录四: 部分音乐剧演出场次第107-110页
附录五: 20世纪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中最常用的流行舞蹈一览表第110-111页
附录六: 中国大陆的音乐剧演出及实践一览表第111-117页
附录七: 香港音乐剧第117-118页
附录八: 台湾音乐剧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走向本土——论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创建宗旨及其创作实践
下一篇:徽州乡村祠堂礼俗音乐——古筑村和彭龙村的个案调查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