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泥干化焚烧过程环境风险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3页 |
| ·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述 | 第13-27页 |
| ·污泥处置技术的进展 | 第13-15页 |
| ·主要资源化污泥处置技术 | 第13-14页 |
| ·污泥处置技术的选择 | 第14-15页 |
| ·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技术及应用 | 第15-17页 |
| ·污泥干化焚烧基本工艺 | 第15-16页 |
| ·污泥焚烧应用实例 | 第16页 |
| ·发展趋势及重点关注问题 | 第16-17页 |
| ·污泥干化焚烧过程环境风险研究 | 第17-20页 |
| ·二噁英的环境风险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·污泥干化焚烧过程危险因素研究 | 第20-22页 |
| ·污泥干化过程安全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焚烧过程安全研究 | 第21-22页 |
| ·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进展 | 第22-25页 |
| ·环境风险 | 第22-23页 |
| ·环境风险评价 | 第23-24页 |
| ·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》的评价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事故致因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·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| 第25-26页 |
| ·瑟利模型 | 第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研究方法确定 | 第27-33页 |
| ·研究内容确定论 | 第2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7-33页 |
| ·过程事故分析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| 第29-33页 |
| 第四章 污泥干化焚烧过程环境安全评价 | 第33-46页 |
| ·项目工艺 | 第33-35页 |
| ·污泥脱水干化系统 | 第33页 |
| ·一、二次风系统 | 第33页 |
| ·烟气系统 | 第33页 |
| ·点火油系统 | 第33-35页 |
| ·排污系统 | 第35页 |
| ·烟气净化系统 | 第35页 |
| ·除渣系统 | 第35页 |
| ·除灰系统 | 第35页 |
| ·通风系统 | 第35页 |
| ·污泥主要来源 | 第35-36页 |
| ·干化过程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| 第36-38页 |
| ·主要污染因子臭气的危害特性 | 第36-37页 |
| ·排放标准 | 第37页 |
| ·排放源强 | 第37页 |
| ·臭气分析结论 | 第37-38页 |
| ·燃烧和净化系统重金属释放特征 | 第38-39页 |
| ·重金属含量分析 | 第38页 |
| ·燃烧产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飞灰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| 第39页 |
| ·重金属分布分析 | 第39页 |
| ·烟气中二噁英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过程事故安全因素识别 | 第40-46页 |
| ·污泥的粉尘爆炸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·污泥的自热和自燃 | 第42页 |
| ·污泥干化系统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污泥火灾爆炸因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第五章 环境风险预测与暴露评估 | 第46-52页 |
| ·正常工况下二噁英浓度扩散预测 | 第46-48页 |
| ·污泥的自热和自燃 | 第4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6-48页 |
| ·预测小结 | 第48页 |
| ·事故状态下二噁英浓度扩散预测 | 第48-49页 |
| ·事故源强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二噁英事故排放分析 | 第49页 |
| ·二噁英环境吸入剂量计算 | 第49-52页 |
| ·计算方法和参数 | 第49-50页 |
| ·暴露结果评价 | 第50-52页 |
| 第六章 风险缓解对策 | 第52-55页 |
| ·提升排放标准 | 第52-53页 |
| ·设定环境防护距离 | 第53-54页 |
| ·应急预防技术 | 第54-55页 |
| 第七章 结论和不足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